我为扶贫代言丨向长江:立下军令状,摘掉穷帽子
隆回县岩口镇最边远的村寨向家村是高寒山区,贫穷与闭塞相伴而生。
54岁的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长江,决定回老家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竞选村主任,当众立下“自带资金进村、自迁户口入村、自己分文不取”、“苦干三年、确保脱贫”的军令状。
经过近3年的努力,2016年底,省级贫困村向家村成为隆回县率先摘掉“穷帽子”的村庄,“领头雁”立下的军令状兑现了。
今年4月,村民们再次选举向长江为村主任。下一个3年怎么干?9月28日,我们带着这一问题进村一探究竟。
“我们再也不出去打工了”
(向家村全景)
在外“务工”16年后,七组村民向金池决定带着老婆孩子返回向家村,再也不出去打工了。
“全中国我只没到黑龙江省和港澳台打过工。外出16年,没一分钱存款。”9月26日,坐在刚建好的4层楼房的堂屋里,向金池眼含泪水,回忆着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当年的向家村,连一条机耕道都没有,穷,只能往外跑。”
(向金池坐在刚建好的4层楼房的堂屋里,回忆起之前外出打工的日子)
2015年10月,向金池回村探亲,发现藏在大山里的向家村变了:进村的羊肠小道被6米宽的沥青路面取代。
全村8个村民小组之间的连接道路全部打通了,每家每户用上自来水;村里铺设了网线,WIFI连到家;村里土筑的房子大多数被拆,改建成楼房;连垃圾都有专人清理了……
向金池决定带着老婆孩子回到村里。
在长沙学了4年厨艺,又在邵阳开了4年小吃店,几乎没有存款的村民刘炳奎决定回村,承包组里的4亩水田种藕。
“建这楼房的钱,全部是这两年在家里种藕赚的。”
( 村民谢嫦娥通过贷款,买来鸡苗,专门放养土鸡)
村民谢嫦娥不再外出做泥工,她通过贷款,买来鸡苗,专门放养土鸡,建起了三层楼房;七组村民范长征贷款扩大养猪场,今年估计收益有25万元……
“贷款资金我担保,农产品我包销”
(向长江与向家村村民)
回村创业,本钱哪里来?
向长江说,我存了1000万在邵阳农商行,特意为全村人贷款提供担保。你们要创业到农商行贷款。
向金池有焊工资格证,他贷款10万做铝合金门窗生意,年收入已过10万元。因为需求旺,他每天都忙个不停。
通过竞标,向金池又以最低价承包了村里的垃圾清运;还承担了村里网络维护。这两项服务每年能挣3万。
乡亲们生产的农产品到哪里去?向长江说,我的公司全部包销。
(刘炳奎在自家荷塘中挖藕)
刘炳奎想承包了4亩水田“赚大钱”,决定田里种藕,水中养鱼,泥巴里再养泥鳅。
怎么将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呢?刘炳奎给村主任“长江叔”发个信息请教。向长江回复说:我包销!
向长江说到做到:村民养的土鸡每斤18元,牲猪按市场价收购,冬瓜南瓜就在路边上过秤付现金收购……
4亩水田去年给刘炳奎带来8万多元的纯收入,整个种植养殖他只花了50个工。剩余的时间,乡下红白喜事需要厨师队伍,刘炳奎利用自己的技术赚了不少钱。
如今,他正筹备搞一家农家乐,明年还想跟组里的其他户主成立一个合作社,将组里剩余的30亩水田全部种上藕,养上桂花鱼和泥鳅。
向家村人在隆回农商银行的27笔贷款239.3万元,担保人都是向长江。而这些贷款,第一年的利息金全部由向长江补贴。最早的贷款人谢嫦娥说,明年2月前,她贷的10万元一定能如数还款。
一组一品发展产业
2016年底,向家村成为隆回唯一一个脱贫村寨。向长江村主任3年任期,再过4个月也将届满。
走人还是留任?村民选择高度一致:向主任必须还要干一届!
(向长江在向家村与村民们一起劳作)
在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工会主席阮子飞看来,向长江回村竞选时,内心也许早做好了“留”的准备。
村民们不能忘记,向长江2014年上任伊始,就自掏腰包,率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组负责人,到宁乡、望城5个村看新农村建设项目,到攸县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邵阳县看油茶林基地,到郴州苏仙区望仙镇看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每到一个地方,大家感觉到脑壳被敲开了一样,清醒了不少。”说起外出考察,村委副书记向喜池觉得这开阔眼界是最重要的一步。
2015年开始,向长江不断追加投资,除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外,还集体开垦种植了305亩油茶林,乡村旅游项目不断推进……
村里8个小组,打造“一组一品”:3组是种植莲藕,8组种植蔬菜,7组养猪,5组以养鸡为主……
(华兴公司现金收购向家村村民种的蔬菜)
这一系列行动,就是要向家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电商销售也在抓紧实施。向喜池说,今年10月开始,村里将陆续派人外出学习电商。
而6组养蜂人专业户向梅生利用网络,今年已将500多公斤蜂蜜和50 多公斤蜂花粉,销往长沙、广州等地。
采访手记
让每个村民的梦想都能开花
向长江为何要回村当村主任去扶贫?
向长江说,赚了钱就要回报社会,帮助乡亲们一起过好日子。10多年来,他先后捐款近1亿元扶贫助学。
“有钱的人多,但像向长江这样全心全意反哺家乡的老板不多。”隆回县主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刘华中由衷点赞。
向长江先后投入4600万元夯实村里基础设施:修村道、改造危房、改厕、铺设宽带等等。向家村如画卷,移步换景,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采访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村民们的笑脸和对幸福生活充满信心地规划。
面对市场竞争,农民是最弱的群体,发展产业,他们常常处于价值链中最末端。
向长江用市场之手,通过在银行抵押担保,给村民创业启动资金,点燃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助推村民脱贫行动执行落地。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帮助实现农产品销售。让每个乡亲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给每个想脱贫致富的村民赋予能量,让每个村民的梦想都能开花。这是向长江精准扶贫的标本意义。
聚合资金,支持有致富愿望的村民创业,做到让村困“致富后永不返贫”,连任“村官”的向长江心里想得最多的是向家村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他让公司8个分支机构跟村里的8个村民小组结对,并规定每个中层管理人员帮扶一户贫困户,规定不得给现金,只能帮扶产业。“我们不输血,只造血,要的就是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向长江说。
目前村里的产出,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完全可以包销,随着生产数量的扩大,总有一天需要外销。如何建好向家村的电商营销网络,向长江开始更精准的谋划。
“再过3年,欢迎你们再来,保管美丽乡村,常来常新!”他笑着说。阳光照射在他的额头上,分外明亮。
策划指导 | 湖南省委网信办
执行 | 湖南微政务
采写 | 方兴 姚懿轩
视频、编辑 | 姚懿轩 毛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