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铝合金门窗安装
文章目录:
1、向目标冲刺成都列车装配产线“静悄悄”赶工期2、古朴闲逸 磁州窑的刻花与彩绘3、「开工季|百大项目建设“加速度”」迎春寒复工忙20万吨铝精深加工项目雏形初显
向目标冲刺成都列车装配产线“静悄悄”赶工期
【目标锁定】
成都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是成都市“中心穿越、全局覆盖、远景预留、互联互通”市域快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于青羊区瓦窑滩站,经武侯区、锦江区,终于龙泉驿区龙安站,全长29.07千米,目前21座车站已全部封顶。列车的装配、调试等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为线路按期开通运营提供保障。
【冲刺现场】
“不是正在赶工期吗?为什么生产车间静悄悄?”11月6日,成都市新津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刚走进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下称“成都中车长客”)装配产线,记者就向装配产线经理丁波抛出疑问。按进度,成都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各环节都在抢工期、赶进度。
丁波带记者来到产线内大屏幕前,只见上面不停闪现所有产线、工位的情况。“去年起,我们通过推行精益体系、调整生产方式、信息化赋能等方式,提高了列车生产效率。”丁波以正在装配的地铁13号线车厢为例,以往装配环节需要28天,现在22天就可完成。
效率的提高,源自一个个细节的改进。
跟着丁波,记者来到屏幕后的车辆装配产线上。十几台金色的13号线列车正进行最后的“精装修”。
“装配环节包括列车地板、窗户、空调、相关线路的安装等,就是列车从‘毛坯’到‘精装修’的过程。”丁波说。
为了让“精装修”更有效率,产线将整个环节细分为十几个工位,并于去年起实行工位制“节拍化”生产模式。指着面前停放的车辆,丁波解释,工位制“节拍化”生产就是以流水式作业组织生产,“现在产线里,每台车都占据一个工位,进行不同的工序作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作业的每个工位都配备一个平板电脑,一旦工序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平板电脑直接上报异常。“上报结果不仅呈现在一旁的屏幕上,还分别在2、4、8小时内陆续逐层同步给相关负责人,直到问题解决。”丁波介绍,与以前相比,现在的生产方式更安静、有序、高效。
数据显示,实行工位制“节拍化”生产后,成都中车长客13号线列车整体生产周期由72天下降至56天,用工人数从319人下降至272人。
13号线列车还有哪些“黑科技”?在一台即将完成“精装修”的列车前,成都中车长客技术质量部部长张云介绍,车辆更智能、舒适、节能。
张云以最直观的车头和车体进行说明,“流线型车头设计,可改善列车气动性能,从而降低风阻。同时,车体、空调机组、设备箱盖等都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降低车辆重量,实现节能减排。”在列车内部,车辆采用全自动驾驶模式,乘客信息系统采用领先的图像识别技术,可检测遗留物品及车厢拥挤度。为提高乘客舒适度,列车还采取多项隔音降噪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车辆噪声。
成都中车长客相关负责人介绍,装配结束后就将进入最后的编组、调试阶段,之后即可交付使用。
目前,成都中车长客已交付成都地铁3、4、5、8、9等7条线路的列车,累计在蓉生产2300余辆轨道交通车辆,本地供应配套率已达72%以上,同时具备全谱系轨道交通车辆的维保能力,全面助力实现“成都车、成都研、成都造、成都修”。(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玉清)
古朴闲逸 磁州窑的刻花与彩绘
【探索星空】
作者:臧小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磁州窑是创烧于北宋中期的民窑体系,窑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从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河南磁州窑最多,故相沿名之”可知,磁州窑得名自磁州,并以磁州为中心辐射至山东、山西、河南、四川、江西、安徽、陕西、福建等地,其中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较为集中,形成自宋代以来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磁州窑所造瓷器胎体采用当地“大青土”,原料中多含有铁、钛、铝等成分,白度不高,呈灰白和灰褐色。胎体相较于南方瓷系的景德镇、龙泉更为疏松,器物表面多伴有颗粒感和一些未烧透的孔隙、斑点等。因其民窑特性,在生产制造上更为自由,形成了技艺庞杂、品种多样、流通广泛的特点。在装饰上,磁州窑在宋代五大名窑基础上突破了单色釉限制,不仅烧造白瓷、墨瓷、黄瓷、绿瓷、三彩,更是形成以刻花、彩绘为代表的装饰技艺。
磁州窑黑色刻花箭筒田忠
元末明初磁州窑云鹤纹小罐
不同于景德镇、德化、宜兴等地瓷器的光洁、细腻、雅致,磁州窑的刻花与彩绘装饰是典型的“粗瓷细作”,营造象外虚空的古朴闲逸之美。磁州窑刻花是在灰白色胎体上略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用以修饰胎体的凹凸不平,之后在瓷器表面进行纹样划刻,露出灰白胎地。刻花中的白地黑花则是在白色化妆土之上再施一层黑色化妆土,之后剔刻花纹,形成黑白映衬的视觉效果。磁州窑彩绘以白地黑花和铁锈花最具代表性。从现有博物馆藏磁州窑器物来看,其彩绘无论是生动传神的花鸟、灵活的瑞兽、静谧的山水、惟妙惟肖的婴戏还是气韵生动的书法,均在用笔、构图、章法以及韵味上与传统书画高度同源。民间生活与自然物象等题材加上质朴的胎体,往往使磁州窑带给人们的第一观感是“粗糙”,但通过刻花与彩绘等不拘泥于小节的装饰以及浓烈色彩的映衬,反而开启了磁州窑吸收传统绘画和书法技艺的先河,创造性地将民间题材与中国传统书画构图,以及古代诗词、民间谚语和文学作品等巧妙地挪移到瓷器上,并对临近的定窑、邢窑,后世的青花瓷彩绘均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到东南亚、日本、欧美部分地区的陶瓷烧造与装饰。
率性自由是磁州窑刻花与彩绘的特点,在瓷器上进行刻绘又受到器型与材料的限制,因此,磁州窑从古至今始终洋溢着率性与克制相互交织的独特魅力,这与当代陶瓷创作的审美取向不谋而合,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其他陶瓷产区的陶艺家与年轻学子扎根磁州窑,探寻古朴闲逸的磁州窑风格与当代艺术的相互融合。
北宋磁州窑黑地划花牡丹纹瓶
艺术家们结合当代艺术创作方法与陶艺创作经验,通过胎体的刻花与釉料的挥洒,以灵动的线条、雅致的色彩、粗犷的质感传递着经由古代而来却又别具一格的当代气质,在黑与白、青与灰、铁锈红与暖绿等色彩的相互映衬下,为磁州窑创作拓展出更多可能,在拙与雅之间,铺陈出传统书画与当代陶瓷、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融合之路,为这一曾经的民间重要瓷器体系搭建通向当下的灵性化桥梁,传递出磁州窑实用不失雅致、朴素不失端庄、质朴不失精妙、豪放不失章法的古朴闲逸。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01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开工季|百大项目建设“加速度”」迎春寒复工忙20万吨铝精深加工项目雏形初显
东北网3月28日讯(记者 孙英鑫)28日,在位于黑龙江省大庆高新区内的大庆豫港龙泉铝合金加工材项目工地上,百余名工人正在吊车的配合下,有序地进行复工作业,一个年产铝精深加工产品20万吨的“百大项目”,已在黑土大地上初具雏形。
吊车进行钢结构安装。
迎春寒大项目工地复工忙。
“项目挤压型材区厂房工程于2月28日开工,正在进行桩基础施工,目前完成桩基础工程总量的55%。精深加工区厂房工程于3月15日复工,目前正在进行钢结构安装,包括钢柱、钢梁、系杆等钢构件”大庆高新区管委会新材料产业促进中心项目推进科罗超说。
自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大庆高新区与大庆豫港龙泉铝业有限公司保持密切联系,做到了文件传达到位、服务指导到位、疫情检查到位、问题解决到位,按照分区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符合条件后第一时间备案到位,实现项目开复工。
大庆豫港龙泉铝业有限公司也针对本企业特点,按要求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调整项目开复工方案。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统筹员工尽量采取自驾方式提前14天返庆,科学设置应急隔离场所,做到一人一间,隔离达到14天后方可按照规范工作流程要求上岗工作,保证开复工需要。
据了解,大庆豫港龙泉铝合金加工材项目计划投资330亿元,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项目总体分为板带材、挤压型材和精深加工三个部分。其中精深加工部分计划生产铝合金精深加工产品20万吨,其中铝合金建筑模板3万吨、新能源汽车车身1万吨、全铝家居产品2万吨、轨道车辆车身大部件1万吨、特种车辆车身3万吨等产品。
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800-1000亿元,利税80-100亿元,创造约1.7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19年年底,项目精深加工区完成了厂区道路、雨排等工程,开展了5栋厂房的钢结构安装工作。整体工程预计2023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