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式铝合金门窗图片大全
文章目录:
1、法者|赵月林的34年:走出山沟成名律师,背着房贷捐资助学2、充满辛酸的中国大飞机研制之路,解读最为可惜的三款下马机型3、V型风机吊式弹簧减振器的基本介绍
法者|赵月林的34年:走出山沟成名律师,背着房贷捐资助学
赵月林生前在自己律所的办公室留影。 受访者 供图
34岁,省城的律所主任,省律协最年轻的理事,赵月林生前被认为是四川律师界一颗新星。他从农村的山沟里一路走来,通过自学读大学、当律师。他有个梦想:要到中国最大的城市开律所,还要“进军”雄安新区。
事业上雄心勃勃的赵月林,内心流淌着柔情。他是个孝顺的人,想在农村老家建新房,让父母告别住了22年的破旧房屋,在村里过得体面些,可因为经济紧张一直没能实现。他在资助贫困学生上却很大方——60万元的法治奖学金、200万元的法治人才奖学金,生前,他已按照捐助协议开始兑现。四川广安一百多名贫困学子获得过他的帮助。
赵月林的同学曹秋莲总记得他的一句话:“他说他是苦过来的,不想让那些孩子像他小时候那样受苦。”
可赵月林的奋斗和牵挂,在2018年5月9日这一天画上了句号。先天性心脏病夺去了这个年轻生命。
赵月林的死以及他生前的故事,震惊了四川律师界,感染着许多人。在四川省司法厅厅长刘志诚看来,赵月林一边执着于法治信仰,一边参与公益事业反哺乡邻,“是四川两万名执业律师的优秀代表”。
赵月林家境贫寒,但从小学习成绩很好。20年前的奖状现在还挂在老家的墙壁上。澎湃新闻记者 朱远祥 图
山村“小妹仔”成了城里的大律师
位于川东的广安市芋子溪村是赵月林的家乡。这里距武胜县城20公里,是一个以小溪命名的丘陵地貌的山村。
8月10日,澎湃新闻实地探访了解到,赵月林家是一栋破旧的青砖瓦房,建于1996年。屋内设施简陋,正屋的木梁上用铁丝挂着一台吊式风扇,摇晃着旋转。砖墙上用图钉钉着一叠泛黄的、粘满尘灰的奖状——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赵月林从学校带回来的。
赵父常年在家务农,今年67岁,听力不大好;赵母是个聋哑人,三级残疾。赵月林是家中独子,不过出生后不久,他差点被父母遗弃。
赵月林的二叔赵德炳介绍,赵月林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对这个穷困家庭来说难以承受,大概在他满月的时候,父母将其悄悄遗弃在村外的路边。后来在奶奶的坚持下,他被重新抱回了家。
赵月林从小身体瘦弱,村里人都喊他“小妹仔”。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三年,他和村里的同龄人一样到龙女镇上学,每天来回走十多里山路。赵月林身体不好,经常“走一阵歇一阵”。
在初中语文老师杨录斌的记忆里,赵月林“又矮又瘦”,初中毕业时身高仅1.37米,“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前三名”。与其同窗五年的曹秋莲记得,赵月林上课喜欢提问,“有时候问得老师都犯难。”令她印象更深的是,每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时,很多同学会出钱“打菜”,赵月林则打开从家带来的铝盒,吃里面的咸菜。
高二那年,赵月林辍学了。与他一起长大的同村发小、后来成为他的行政助理的龙彬认为,赵月林当年辍学,一是因为家境贫困,二是因为身体不好。
龙彬记得,辍学后的赵月林,有一段时间到市场上摆地摊卖水果,后来去一家打字店当电脑学徒,不久后到派出所户籍室做了临时工。
2003年,19岁的赵月林怀揣向亲友借来的5万元,以及自己摆地摊和打工挣来的两万多元,去了重庆一家心脏病专科医院。他被诊断为二尖瓣狭窄伴室间隔缺损,做了修复手术。
当年下半年,赵月林重回高中校园复读,一年后考上了西南石油大学。后来,他认识了在川北医学院就读的同县老乡——一个叫周兰的女孩,她八年后成了他的妻子。
“他天天就是看书、考证。”周兰与赵月林的约会,大部分都是在图书馆或自习室。不过她后来才知道,赵月林在西南石油大学并没有注册入学,只是在那里借宿参加自学考试。“他可能是交不起学费,另外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可能不适合到油田工作。”周兰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自学,赵月林先后获得了四川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文凭,并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后来,他又读在职研究生成为管理学硕士。
2009年5月,赵月林加入四川信诺达律师事务所,成为了一名执业律师。六年后,他创办个人制的四川中赞律师事务所。2018年1月,赵月林成为四川省律协第九届理事会90名成员中最年轻的理事。
赵月林的父母,帮父母建新房是赵月林未能完成的心愿。澎湃新闻记者 朱远祥 图
想到上海和雄安新区办律所,最讨厌“抱怨”
赵月林的办公室里,座椅后的墙壁上装裱了一个很大的古体“法”字。生前拍照时,他喜欢以这个字为背景。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信奉的法律规则。”
从事律师工作后,赵月林很快在业界赢得了不错口碑。起初,他以代理交通事故纠纷类的侵权赔偿案为主,后来将业务方向拓展至建设工程和民间借贷领域。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他代理了各类诉讼案件251件。
2017年8月,成都一起因烂尾楼工程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宣判,赵月林代理的原告方胜诉。该案受害群众多,法律关系错综复杂,赵月林帮助受害者挽回经济损失6千多万元。
据赵月林的同事介绍,他经常代理一些面向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案件。2017年9月,他帮助成都武侯区一名交通事故受害者讨回2万多元整容费用。当地电视台记者为此事采访了他。“希望有更多的律师同行为弱势群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赵月林在节目中说。视频中的他穿灰西服、白衬衣,系着条纹领带,一头短发,长相俊朗。他说一口四川话,语速有节奏感,神情略显紧张。
“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赵月林的行政助理龙彬说,赵月林不大重视个人宣传,“他觉得出名太早不好。”
2018年春节刚过,赵月林和一群初中同学参加了毕业20周年聚会。他们当年的语文老师杨录斌应邀参加。杨录斌见到赵月林后吃了一惊——这个当年瘦小的学生长成一米八的“很高很帅的男子汉”。“他告诉我,他拿了三个大学文凭,开了一个律所。”杨录斌对赵月林的印象是“热情而谦虚”。
赵月林的律所有5名专职律师。在龙彬印象中,“赵主任”对外人包容性强,对自己和属下则要求严格。
“他特别不喜欢两点,浪费时间和抱怨。”龙彬说,“有时我叹气,他甚至会发火,他说遇到问题就解决嘛。他从来不抱怨。”
2017年12月,赵月林带着龙彬去河北的雄安新区考察了将近一周。“他觉得这是一个机遇,想到那边去办所。”龙彬介绍,由于注册条件和团队方面的条件不成熟,赵月林到雄安办所的计划暂且搁置下来。而在此之前,赵月林也跟上海的律所谈过合作。“以后去上海和雄安发展,他这个想法是认定了。”龙彬说。
在龙彬眼里,赵月林一直是个“不安分”的人,“他想去做更多的事情,没有一个终极目标。”
欠房贷也要捐资,设立奖学金助学20年
在事业上,赵月林有自己的雄心。在生活中,他又是一个内敛低调的人。
初中同学曹秋莲与赵月林多次参加同学聚会。在她印象中,赵月林极少谈论自己,“他喜欢倾听”。只是有一次,她听赵月林私下提起“助学”的事,“他是受过苦的人,心里可能有种情结。”
赵月林热心于助学,并非这两年“心血来潮”。芋子溪村村民李良平记得,十多年前,还没参加工作的赵月林带着十多个大学生来到村里,用他们筹集的钱给村里每名中小学生发了500元,还发了一些书包、手套和棉被。后来李良平的儿子患白血病,做了律师的赵月林多次给予资助。
武胜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赵婷介绍,2017年10月,赵月林牵头联系成都市武胜商会,向武胜县100名贫困中小学生捐款10万元,每人1000元。赵月林捐款后还与5名贫困学生“结对子”。
武胜县双星乡的段佳鑫去年考入山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入学前,她接到教育局打来的电话,告诉她获得5千元奖学金。“我开始以为是骗子。”后来她将信将疑地提交申请表,入学不久果然领到第一笔2000元钱。后来她才知道,当年像她一样领到奖学金的,还包括广安市另外16名考入大学法学院的学生。
段佳鑫领到的资助款,来自赵月林设立的“中赞广安法治人才奖学金”。2017年10月,赵月林代表四川中赞律师事务所(甲方)与广安市教育体育局(乙方)签订协议,由甲方出资200万元设立上述奖学金,每年从广安市考入大学法学类专业的学生中评选20人左右,每人5000元,从大一至大四分四批发放。
“每年奖励金额10万元,持续奖励20年。”双方签署的协议明确了奖学金的评选 、发放等程序。“这在我们广安教育史上是一个新生事物。”当时出席启动仪式的广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仪说。
2017年11月,赵月林向17名法学学子支付了第一笔3.4万元奖学金。四个月后,他又与西南石油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由他的律所捐赠60万元成立“中赞法治奖学金”等项目,资助在校贫困学生,为期六年。
两项金额分别为200万元、60万元的奖学金项目,成为赵月林助学的“大手笔”。上述捐款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分别按20年、6年的期限进行。
“平均一年投入一二十万元,他觉得这钱他能承受。”赵月林的行政助理龙彬说,他后来才知道,赵月林手头并不宽裕,“几十万积蓄都没有”。他记得,今年3月底,赵月林捐赠给西南石油大学的第一笔5万元奖学金,就是在收到几笔律师代理费后马上转账过去的。
“他的律所的收支,每年基本上是持平的。”赵月林的妻子周兰说,丈夫2012年在成都买的供一家人居住的商品房,直到今年2月才还清房贷;他多年前就想在农村老家帮父母建新房,每年都念叨这事,可因资金问题一直没动工。
在自己家境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赵月林近年来帮贫扶困的步子却迈得越来越大。“这也是我以前不能理解他的一点,”周兰说,“后来想想,我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家,而他心里有大爱。”
2017年10月19日,赵月林(左)向受资助的学生发放奖学金。 受访者 供图
“他太累太辛苦,终于可以好好睡觉了”
今年3月29日,赵月林与西南石油大学签订助学协议并捐出第一笔奖学金。仅过了12天,他就出事了。
那是4月10日上午,赵月林从成都驾车去都江堰市法院参加案件评析会。一个多小时后,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时,坐在车上的同事发现赵月林的头埋在方向盘上,不省人事。两名同事赶紧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人工急救,可直到送进医院,赵月林都处于昏迷状态。医生的诊断是“心脏骤停引起脑部缺血缺氧”。
经过14天的抢救后,赵月林的意识慢慢苏醒。醒后第三天,他终于开口说话了。他对床边的周兰低声说:“我喜欢你。”周兰当时只听清这四个字。这是赵月林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5月9日上午,34岁的赵月林停止了呼吸。
他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总共260万元的20年助学项目,才完成第一年的捐助;他年初跟家乡多位村民提及,要出资修建1.5公里的村组公路;他还跟父母说,今年一定会把老家的旧屋改建成新房……生命匆匆,赵月林没来得及交待后事。
其实在三年之前,赵月林的身体就出现过异常。他曾突然昏倒在地,经过救治后苏醒。医生要求他“少劳累、多休息”。
可没过多久,赵月林又投入到高节奏的工作中。“很多当事人点名要他代理,他又不好意思拒绝。”周兰说,丈夫的律所紧挨着自家小区,加班是他的工作常态。
“他太累太辛苦,终于可以好好睡觉了。”周兰在追悼会上说。
赵月林的逝世在四川律师界和教育界引起了震动。四川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刘志诚说,厅党委已决定追授赵月林为四川省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系统干部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向他学习。
“我真的痛心,他还这么年轻。”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程守太叹道。在赵月林出事前半个月,程守太已经提名他,拟任省律协大数据与规则委员会主任。
程守太介绍,省律协已为赵月林的儿子赵中赞设立成长基金,“每年对他资助8000元,管到18岁。”
赵月林的小儿子今年1月出生,赵中赞是他的大儿子,今年3岁。三年前,赵月林以刚出生儿子的名字,为自己创办的律所取名“中赞”,意为“道正于中,仁义为赞”。
“月林一直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我会像他一样带着孩子老人好好生活。”周兰告诉澎湃新闻,她会变卖一些财产,然后将公公婆婆的旧房进行翻修,以完成丈夫生前愿望。
赵月林的坟墓位于老家旧屋后面的一个小山坡。成都律师赖刚曾经赶来这里参加葬礼,他与赵月林在法庭上做过对手,后来成为好友。
“他用他生命的34年,律师执业的8年,书写了让我敬佩的画卷。”赖刚在一篇悼念文章中写道:“生命的长度与高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充满辛酸的中国大飞机研制之路,解读最为可惜的三款下马机型
特殊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下中国航空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虽然近年来在各条战线上均取得开花结果的好成绩,包括如:运-20、直-20、歼-20等新一代各类机型。但是回顾几十年的航空工业发展史,特别是对于大飞机的渴求我们也曾有过努力,今天为大家介绍三款曾经研制但没有最终成形的百吨级大飞机。
先来一张空军最近的主力队形,无限感慨空军不易建立70年之后才有这种阵容。
运20和运9同框
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航空工业基于军、民用途并实现自主研制提出了三款不同的大飞机方案,包括200吨级运-9方案、160吨级轰-8方案,以及110吨级运-10方案。虽然有些方案过于激进,但总体而言还是存在实现可能性,只是由于特定时代背景下诸多因素影响未能成形尤为可惜。
一、运-9大型运输机
这个型号的运-9不是现在已服役65吨级版本,而是诞生于1969年的200吨级大型喷气式运输机方案,大家确实没看错是200吨级和现在的运-20基本一致,但研制条件不可同日而语。
1969年,国防科工委六院603所根据空军需求提出运-9大型喷气式运输机方案,又称为“10号任务”,性能指标如下:配备4台喷气式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228吨、最大载重量42吨、最大航程达8000千米、巡航速度800千米/小时。
运-9大型运输机
运-9大型运输机三视图
1970年6月10日,三机部六院正式下达院科字253号通知开始运-9方案论证,飞机设计突出以机降作战为主,并应具备快速装卸货物能力,同时能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而且为满足战时需要,对于起飞性能要求很高,要求能适应各类临时野战跑道。机尾装备了一门23-2型双23毫米尾炮,带自卫功能。
运-9大型运输机风洞模型
运-9大型运输机
运-9驾驶舱包括5名机组成员,机舱可以设置299-344个座椅,运送伞兵及单兵装具时可载250人,也可以运载3辆伞兵战车。如果改为救护机可以安装100副支撑担架,运送100名重伤员、50名轻伤员和10名随机医护人员,飞机预计最大载重量可达50-52吨。
运-9大型运输机
飞机配套4台910甲(涡扇-6甲)发动机,单台推力11000千克,原型是1964年为我国下一代歼击机(歼-9)及强击机(强-6)配套的涡扇-6发动机(最大推力70.6千牛,加力推力121.5千牛)。1970年为运-9项目进行改进,研制的是不带加力版涡扇-6甲(生产3台测试),不过因为特定历史原因运-9项目于1971年终止。虽然当时的科研水平要研发这款大飞机很难实现,但至少作了尝试军工不易。
涡扇-6发动机
附带说明:涡扇-6发动机是当年最有希望研发成功的一款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但是由于国民经济调整等各种原因于1983终止研发,很遗憾的再次在该领域拉大了和世界各国差距。
二、轰-8轰炸机
空军承担远程战略打击任务的机型只有轰-6各种改型,这是一款以上世纪苏联50年代技术图-16仿制而来的双发高亚音速中程轰炸机,在当前动辄上万公里全球打击要求下完全是个小儿科。1969年轰-6实现国产入役以来,从最早的中程轰炸机慢慢改进到准战略轰炸机,虽然有进步但总是觉得不够完美。
图-16轰炸机
当然这种想法不是现在才有,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核武器发展中取得重大成果后,立足三位一体核反击需要开始打造轰-6空基平台。不过由于轰-6航程短、载弹量小、飞行速度慢突防能力弱,在现代防空火力面前生存能力堪忧,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考虑研发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进行替代。
轰-6N准战略轰炸机
基于当时的科研水平选择了一条相对保守也是可行的发展方向,西飞于1970年提出在轰-6基础上换装英国“斯贝”Mk.512-5W涡扇发动机,通过换发大推力发动机实现航程的增加。然后第一版换装了4台“斯贝”发动机的轰-6I现身,轰-6I轰炸机从1971年开始设计,1978年1月实现首飞,气动外形基本不变在机翼根部和左右机翼中段各加挂一台“斯贝”涡扇发动机。
轰-6I轰炸机
通过轰-6和轰-6I三视图对比,大家可以很清楚看到基本外形是不变的,轰-6I用英国“斯贝”涡扇发动机替换原来的涡喷-8发动机。单台推力5.17吨的“斯贝”发动机两台相加比单台涡喷-8推力大0.84吨,而为保持因采用4台“斯贝”替代2台涡喷-8产生的1.39吨减重,还必须给飞机增加1.1吨配重才能保持重心不变。
轰6轰炸机 三视图
轰-6I 三视图
其实就是在轰-6基础上什么数据都不变,单纯的换新发动机,在斯贝小尺寸、低油耗以及高推力支持下试飞数据还是相当好看。军方对轰-6I轰炸机的预期性能是达到美国B-47水平,部分性能上接近B-52轰炸机。
轰-6I轰炸机
轰-6I轰炸机航程从5760公里提升到8000公里,载弹量从3吨变6吨,发动机寿命从800小时直线拉到6000小时。虽然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轰-6I都相当成功,不过空军最终结论:轰-6I性能完全达到预期指标,部分指标甚至超出完全实现了改装目的。但由于成本太高(四台斯贝比原来两台涡喷-8贵320万),发动机零备件从国外订货保障难度大,而且在换发后在使用维护保养上需要重新搞一套设施,代价太大因此不予订货飞机由厂家自行处理。
两型发动机性能差异
为了获得更加优秀的性能,航空工业不仅研制了轰-6I方案,紧随其后还有更大型的轰-8方案,包括:四发主方案、六发备选方案。
轰-6I、轰-8I、轰-8II三型对比图
轰-8远程战略轰炸机四发方案,机体做了修改将轰-6机身两侧发动机取消,将四个发动机全部吊挂在两侧机翼下。整体来看还是和轰-6类似,外部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发动机成了外挂式。
轰-8轰炸机四发方案
轰-8四发版虽然已经有了进一点变化,但是和轰-6I相比性能的提升并不多,毕竟原始设计尺寸就摆在那里。发动机再给力也只能控制航程、作战半径以及适当的增加载重,但机体受限改进空间有限。
轰-8轰炸机四发版模型
轰-8轰炸机三视图
即然四发布局还达不到远程战略轰炸机的标准,那就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六发备选方案,机翼两侧各吊挂3台发动机、机体同时放大兼顾航程和载弹量。注意这时用的是美国JT-3D涡扇发动机(引进的波音707客机发动机),由于中西方关系已经在改善中,特别是1971年12月,巴基斯坦一架波音707在我国着陆时受损,军工对损坏的残骸进行技术摸底,较全面接触并了解了这款涡扇发动机。
轰-8轰炸机6发备选方案
轰-8是轰-6I的改进型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放大机身、换装发动机的方式研制不失为最理想作法,而且完全有实现可能性,原定1979年将轰-6I定型为轰-8并投入量产。不过这一时期出现了几大变数造成轰-8只能下马,经济建设成为中心任务军费大幅缩减;斯贝发动机也一直没能完成国产化,在数量和维护上都存在问题;另外当时还有一个大飞机项目运-10正在进行中,各种资源都要优先进行保障。
三、运-10大型客机
最令人惋惜的就是运-10客机,因为和上面几款飞机相比运-10是最接近可以使用的机型。运-10参考美国波音707客机研制,采用美国惠普JT3D-7涡扇发动机两者外形相似,不过即然是国产最终定型时计划采用涡扇-8发动机(仿制JT3D-7)。
说到运-10又不能不提轰-6这个万精油,1968年轰-6仿制并首飞成功后,周总理提出能不能在其基础上研制一款喷气式客机(借鉴机型苏联在图-16基础上研发的图-104客机)。1970年,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上海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得到批准,当时任务定名为“708工程”,飞机代号运-10(Y-10),计划以轰-6为基础进行改进。
当年的运-10差点长成下面这样,如果当时真的研制出来现在民航就有的坐了,大家买个机票坐上去来个自拍,就可以发朋友圈吹牛说正坐着战略轰炸机巡航。
图-104客机
图-104客机三视图
上面提到了1971年巴基斯坦波音707着陆时损坏,上海708工程设计组立刻组织相关人员对飞机残骸进行剖析和研究,相当于直接对波音707主要数据完成了一个测绘。正是这次意外收获对接下来运-10的研制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参考原型由图-104改为波音707,再加上中西方关系在转暖可以获得各项必要技术和设备的可能性大增。
波音707客机
1972年6月三机部确定了主设计方案,气动布局方面采用翼下吊装4台涡扇-8发动机,这个想法其实是经过严谨分析的。在解剖波音707之前还分析了三叉戟和图-104客机,完全是多方结合最后翼型采用英国三叉戟尖峰翼型,发动机则借鉴美国波音707翼吊式。运-10机体和配套涡扇-8发动机的研制分别放在上海和成都两地同时进行。
英国三叉戟客机
运-10性能指标如下:实用航程7000公里,巡航速度850-900公里/小时,起飞滑跑距离小于1300米。实用升限1.2万米,可以载员100-120名,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商载17吨,远程商载5吨。从性能参数看和波音707基本接近,1973年设计及试验工作全面展开,1974年民航总局还调拨了1架波音-707以供参考。
运-10客机三视图
1975年6月运-10客机设计图纸全部完成,1976年9月运-10静力试验机制造完成,1978年前完成了全机静力破坏试验。
运-10飞机01号机静力试验
1980年6月,运-10飞行验证机制造完成首先安装的是美制惠普JT3D发动机,此时的涡扇-8研制进度有点不给力。到了8月份运-10所有系统都已完成模拟试验,飞行处于随时可以试飞状态。
装配车间里的运-10客机,发动机还没有安装上。
运-10客机
下图是正在装配中的美制JT3D涡扇发动机,由于涡扇-8不给力只能先上原装货。
装配中的美制JT3D涡扇发动机
运-10总装
1980年9月26日运-10终于在大场机场实现首飞,这在当时引发全世界关注,要知道运-10只比欧洲空中客车晚两年起步。运-10的成功试飞使我国成为美、苏、欧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大型飞机设计制造的国家,按当时外媒的说法“中国航空业和国外大约30年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15年”,只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有其时代背景只能是一声叹息。
运-10出厂
首飞成功
运-10首飞成功获得巨大赞赏的同时,仿制型涡扇-8发动机则安装在波音-707上同步进行飞行试验,以这种变通的方式来实现我国大型商用涡扇发动机上零的突破,也为运-10后续能够实现完全国产自研而努力。
安装在波音707上的涡扇-8发动机
首飞成功后运-10开始了各种科研试飞,定位于民航客机当然要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进行适应性飞行,先后转场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成都等地,还先后7次飞抵起降难度最大的西藏拉萨贡嘎高原机场。
运-10飞抵北京
转场西藏试飞的运-10
运-10整体研发进展相对较为顺利,但在首飞后却因经费不足研制工作长期难以持续开展,除了两架原型机外第三架也已完成了总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后续3000万元研制预算虽然多次申请但没有得到拨款,运-10的研制已近停顿,但是当时的科研人员还是坚持完成了运-10改预警机的方案设计。
运-10改预警机
1985年3月31日,运-10客机正式下马一个月后,中美签署合作生产MD-82大型喷气式客机协议书,在上海总装25架MD-82客机合同将于1991年完成。为了给新的机型腾出空间运-10组装线被撤掉,原来计划用于第三架运-10价值数千万元的材料也成了废料,十多年积累起来的技术资料大部丢失。
1987年5月23日中美合作第一架MD-82飞机总装完成,地点就在上海飞机制造厂原运-10车间。
MD-82客机
民航涂装MD-82移出喷漆厂房
制约中国飞机工业发展三大因素分别是:航空发动机、材料和机载配套设备,而当时在运-10研制过程建立起来的配套体系已经基本达到这些要求。
1、运-10机发动机外全部实现国产,配套开发的LC4高强铝合金材料已经达到美国总统专机水平。
2、而配套研发的915发动机(涡扇-8)已经进行了1840小时的地面实验,并且成功安装在波音707上进行了飞行试验。
3、而就各子系统而言也都采用自主研发配套产品,如起落架包括自动防滑(ABS)系统,其他诸多航电、电器系统、机械系统等也都是国内配套研制。这些配套设备都经过长时间试验测试,距离实用就差一个过渡期间。
上面提到的这些设备在运-10正工下马之后,基本处于停顿或者荒废状态,连同运-10所有图纸资料一并成了历史。以往我们都是飞机等发动机及相关配套设施,而运-10项目则是最接近实现可能性的机型,当时的外部环境下可以获得很多技术支持,如果能再坚持一小会我国大飞机之梦在上世纪90年代将成为现实。
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
虽然上述几款机型都有其时代背景、历史原因,最后都成了过眼云烟。但是2016年6月15日,被寄予厚望的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正式服役,终于圆了我国大飞机的梦想。而在将来随着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各种改型也将逐步登场为实现航空强国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运-20大型运输机
V型风机吊式弹簧减振器的基本介绍
风机吊式弹簧减振器是一种吊式弹簧减震器,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我们厂生产了很多种型号的电视减震器,其中属V型风机吊式减振器为主,该V型风机吊式减振器以阻尼弹簧为主要的原材料,再生产的时候,再结合橡胶复合垫、金属框架等组成的预应力减振器装置。能够很好地降低振动和噪音,因此该减震器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主要用于各种风机、管道等动力设备的吊装减振降噪,也可用于精密仪器、仪表的吊装减振。
工厂充分利用多年的研发生产经验,对产品进行优化整合,力求品种齐全,质量稳定,企业自身拥有完善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能力,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定制特殊结构的各类减震产品。
公司下设:减震弹簧生产部、高强度铝合金外壳压铸部、橡胶产品制造部、波纹管产品制造部。
公司主要产品有弹簧减振器、橡胶减振器、空气减振器、橡胶软接头、金属软管波纹补偿器等。
其产品适用于水、风机、冷水机组、柴出机、冷却塔、变压器、风力发电等设备的基础减振以及各类风机盘管,新风机组、风管等吊装减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