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导师

吉星门业怎么样

summer 0

文章目录:

1、聊聊当今智能手机外观流派2、“诞下”高端晶体创纪录 东旭光电触摸蓝宝石新高度3、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种压铸铝合金托盘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聊聊当今智能手机外观流派

2015-02-25 05:25:00 作者:薄志强

在功能机时代,挑外观是很多打算入手新机的用户的一大“乐趣”。购机看脸,虽非完全如此,但也是最重要过程之一。而到了智能手机时代之后,由于大屏化的发展,所以扁平直板造型占据了绝对的主流,除了小众化的翻盖和全键盘等,很少再有其他具有特别造型的机型在市场上“流窜”。不过由于外观仍然是严重影响很多用户是否喜欢的重要因素,因此手机厂商仍在扁平直板的基础上尽力体现着自己的与人不同。

在目前相对比较主流的智能手机群体当中,从外观特色上基本可以概括为金属、玻璃和聚碳酸酯几个典型的“流派”。

聊聊手机外观流派

● 金属

金属对于目前的很多智能手机似乎都能称为是“吉星”,因为随便提起几款采用金属机身设计的机型,几乎都能够被放在经典的行列中。也正因此,金属机身才越来越称为更多厂商开始打造金属机身的智能手机。当然,由于对金属机身的打造还是需要很高的技术根底的,所以并非任何厂商想造就能造。

可以说,苹果是将金属机身发扬光大的厂商。在早期的iPhone4当中苹果已经加入了金属边框的设计,直到iPhone5时代延续到现在的iPhone6都采用的是一体式的全金属(铝合金)机身(苹果iPhone5在2013年曾荣获IF产品设计奖金奖)。不可否认的是,金属机身是促进这几代iPhone饱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

△ iPhone5在2013年曾荣获IF产品设计奖金奖(截图来自ifdesign)

同样在金属机身的打造上具有较高造诣的还包括HTC。很多人熟知的HTC One系列(包括M7、M8等)旗舰便是以金属机身为主打之一,并且也获得了多个奖项(比如设计方面的2014年IF产品设计奖金奖)。

△ HTC One在2014年曾荣获IF产品设计奖金奖(截图来自ifdesign)

另外,同样采用金属机身、并且非常成功的机型还不得不提华为Mate7。Mate7对之前两代Mate的大幅度改变(包括命名直接跳到了“7”和加入金属机身等)使其帮助Mate系列成功打出了影响力(华为Mate7同样获得过设计奖项和IFA2014最佳智能手机等综合奖项的肯定)。金属机身在其中功不可没。

△ 华为Mate7由一体式航空铝金属机身打造

● 玻璃

除了金属,玻璃也是很多厂商钟情的材质。目前很多手机都开始采用双面玻璃造型,使手机的“颜值”(视觉效果)明显提高,当然,由于采用双面玻璃会带来成本的提升,所以这对厂商的成本控制还是极具考验的。比如,此前我们在《玻璃"碰"玻璃 锤子T1/小米Note对比评测》一文中介绍的小米Note和锤子Smartision T1都没有能够控制到较低的价格。

当然,大家都知道小米Note和锤子Smartision T1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苹果iPhone4的双面玻璃特点。此外,索尼Xperia、华为P系列等多款机型都采用的是双面玻璃造型,尤其是索尼已经坚持了多代产品。如果深挖的话,索尼才是让双面玻璃诞生的催化剂,iPhone4便借鉴的是索尼Walkman的设计并加以了改进。

● 聚碳酸酯

相比金属机身和双面玻璃造型,聚碳酸酯就是更多机型所采用的了。聚碳酸酯与早期的传统塑料不完全相同,具有更抗冲击、耐热程度高和高硬度等特点,并且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完成本体着色,而非在外壳生产完成后表层上色。所以聚碳酸酯机身要比普通塑料机身更好。

而在手机当中,诺基亚几乎是聚碳酸酯机身的代名词了。从早期的诺基亚N9到Windows Phone的诺基亚Lumia多款机型等都在使用聚碳酸酯机身设计,令由于人印象深刻。

△ 诺基亚Lumia920、930聚碳酸酯机身

同时,HTC One X、苹果iPhone5c、魅蓝Note等等多款机型也都采用了聚碳酸酯机身,从而在外观的打造上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金属、玻璃和聚碳酸酯可以称为是目前主流智能手机当中比较典型的几个外观“流派”,分别具有一定的拥护者和追随者。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他有特色的“流派”在发挥着作用,目前越来越形成气候的比如新Moto X的可定制外壳引入了皮革材质、竹制材质等等更多选择,为当前扁平直板造型下的智能手机的外观造型增加了更丰富的血液。

MWC2015即将到来,又有一批新机即将发布,期待看到更多突破扁平直板局限、在外观上具有更大特色的机型诞生。

“诞下”高端晶体创纪录 东旭光电触摸蓝宝石新高度

4月8日,东旭光电控股子公司江苏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吉星”)在江苏扬中召开“170kg高良率蓝宝石晶体新品发布会”,宣布了亚洲尺寸最大、良率最高的蓝宝石晶体的诞生。这为东旭光电迅速成长为亚洲蓝宝石长晶领域生产技术领先企业奠定了基础。

发布会现场,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杭寅研究员分析,随着蓝宝石晶体的尺寸及重量的增加,加工利用率更高,切割片数显著增长,应用蓝宝石材料加工手机保护玻璃、LED衬底片等产品的整体成本将得到进一步的控制,江苏吉星在保持同行业领先的同时,也在技术方面为国内同行树立了典范。

东旭集团副总裁王忠辉表示,该产品量产后,将成为东旭光电蓝宝石板块新的业绩增长点,这有助于增厚东旭光电整体收益,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动力。

170kg级蓝宝石晶体横空出世 刷新技术高度

170kg级蓝宝石晶体的面世,标志着国内蓝宝石生长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而东旭光电正是这一纪录的创造者。

在此之前,东旭光电控股子公司江苏吉星已在蓝宝石领域保持了多项纪录:2011年7月,江苏吉星成功生长出亚洲第一颗超百公斤的蓝宝石晶体“高性能大规格(101.35Kg)LED用蓝宝石晶体”;2012年10月,江苏吉星再传捷报,在国内率先研制出115kg的蓝宝石晶体。2015年4月,江苏吉星再次突破了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的技术瓶颈,170kg蓝宝石晶体横空出世。

对于170kg级蓝宝石晶体,江苏吉星总经理王禄宝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组数据:

该产品直径430mm、重170kg,平均可以加工出2英寸LED级晶棒长度达7800mm,最高可达8600mm。经中国科学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测试,蓝宝石晶体各项参数指标优良,双晶摇摆曲线半峰宽FHWM<13.2 arc,平均位错密度 EPD小于775pcs/cm2 ,在300-800nm波长下光学透过率达到85-87%,测试结果表明,晶格结构完整,晶体缺陷较少,光学透过率高。

王禄宝向记者回忆,生长出大尺寸蓝宝石晶体本属不易,要创造新的高度更是难上加难。随着晶体尺寸的增大,晶体内部由于温度梯度造成的热应力显著增加,应力过大易引起晶体开裂,这是当今业界普遍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追求“质”和“量”的齐头并进,公司的技术团队经过反复锤炼,不断攻克系列难关。技术团队采用改进的热交换法(HEM法)长晶技术,运用CGSim软件模拟170kg蓝宝石晶体生长的温场结构,通过热场改进创造更加均匀的温场分布环境等系列工艺优化措施,江苏吉星突破了大尺寸晶体应力过大造成晶体开裂的这一重大技术难题。

目前170kg蓝宝石晶体经精密加工,产出的4吋、6吋蓝宝石衬底和5吋以上大尺寸光学窗口片,良率更高、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强。这意味着,江苏吉星的产品可以满足快速增长的LED和消费电子类应用市场的需求。

正是江苏吉星技术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大股东东旭光电在技术、资金、渠道方面的支持,才实现了这一历史性的突破,为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布局“蓝海” 东旭光电携手江苏吉星创业内奇迹

事实上,对新材料产业嗅觉敏锐的东旭光电早就看准了蓝宝石领域的商机。2014年9月,东旭光电发布公告,公司与吉星新材料投资(香港)有限公司(转让方)签署投资意向书,拟收购江苏吉星50.5%股权。2015年3月,公司再度发出公告,出资1.6亿元收购江苏吉星50.5%股权,至此,收购江苏吉星这一“大动作”终于尘埃落定。此次江苏吉星成功研制出170kg级蓝宝石晶体,意味着东旭光电在国内蓝宝石产业发展中率先抢得头筹,并且成为国内A股市场上唯一具备量产最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的上市公司。

东旭集团副总裁王忠辉向记者表示,收购江苏吉星对东旭光电来说如虎添翼,一方面增厚东旭光电业绩;另一方面,东旭光电借助蓝宝石产品与高铝盖板玻璃双轮驱动,充分渗透手机、智能穿戴等消费电子产品,进一步提升东旭光电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品牌与市场渠道附加值。最重要的是,东旭光电在蓝宝石时代拥有了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而这一切正是东旭光电当初选择江苏吉星的原因。

中国生活消费,关注生活,引导消费;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生活消费网微信公众帐号:chinaxiaofei

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种压铸铝合金托盘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金融界2024年11月2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压铸铝合金托盘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116253041 B,申请日期为2022年12月。

本文源自金融界

高档别墅门窗

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

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