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铝合金门窗怎么样
文章目录:
1、被污染困扰的攀枝花钒钛高新区2、京华物语丨北京的秋天: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3、顺义仁和镇摸排老旧小区 门窗改造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被污染困扰的攀枝花钒钛高新区
历史原因造成的污染带
7月7日18时许,距离太阳落山还有大约1个多时辰,攀枝花钒钛高新区原本冒着小股白烟或青烟的烟囱,排放量骤然增加,浓浓的白烟、淡黄的烟、淡黑的烟,一股股从烟囱里喷射而出,置身于钒钛高新区,原本抬头看到的是蓝天白云,不一会儿就被排放的烟雾遮挡,空气里散发着浓浓的刺鼻气味。
7月8日19时许,记者在攀枝花东区的酒店高楼上拍摄的城市污染现状。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摄
距离钒钛高新区大约500多米,金江镇50多岁的李世平在维护芒果树,他说,每天排放的刺鼻的烟气,还有飘落的灰尘,对作物不好。种的菜菜贩不收,就让烂地里了,年年如此,后来改种芒果了。
果农小张告诉记者,靠厂越近的芒果树越不长个、不结果,他指了指对面山上远离工业园区的芒果林说,你看,那边的现在都挂满果子了。
50多岁的李世平在厂区附近维护芒果树,他说,每天排放的刺鼻的烟气,还有飘落的灰尘,对作物不好。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摄
据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官方网站介绍,钒钛高新区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金江镇团山-马店河地区,处于市区东南24公里的金沙江畔,海拔1000-1500米。
沿着钒钛高新区走上一遍,能看到上百家选矿、炼钢、化工等企业,这些企业紧挨金沙江向岸上延伸到大约2到3公里,从低到高,顺着倾斜的山体布局。
攀枝花市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干热河谷地区高原谷地亚热带半干燥气候。
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说,攀枝花金沙江河谷海拔1000到2000余米,大约在1200一1500米之间,存在着一个逆温层,这是污染物集中区。由于攀枝花开发初期的理念是“先生产,后生活”,环保措施缺失,城市布局也是根据资源分布进行沿江布局,导致工矿企业与城市混杂,工厂车间与生活区相互交织在一起,市区沿金沙江河谷形成一个条状城市带。
他说,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各工业区域,废气升空,钢渣弃土直排下江。城市上空逆温层中滞留着明显的污染带,而那个时候的攀枝花人都沉浸在鼓足干劲、多快好省的建设热潮中,环境污染被忽略了。
近年来,攀枝花市加大了污染治理,总体环境有很大改善,但是,由于攀枝花地区在环境容量狭小、气候条件不良、污染源集中、排放量大、环境敏感度高等特殊背景下环境质量并不稳定,总体状况仍然严峻。
攀枝花市区曼哈顿小区一位杨姓老人说,到了深夜,尤其凌晨开始是排放高峰,夜里不敢开窗户,不然根本睡不着。早上起来,刺鼻气味还没有扩散完。
居民白先生说,刺鼻的气味到中午才能散尽。
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峰表示,园区企业应该是达标排放,但受园区环境容量局限,可能会产生一些气味,具体是什么不清楚。
水污染治理倒计时
2018年11月3日至12月3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四川省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生态环境部通报表示,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通报指出,攀枝花市督察整改实施方案及部门职责划分文件职责交叉,边界不清,导致住建、水务、城管等部门相互扯皮,推卸责任,全市应于2018年建成25个污水处理项目,至“回头看”时仍有18个未开工。
杨勇今年1月和4月对金沙江流域进行地质和生态考察,从他4月中旬拍摄的视频和照片能看到,金沙江流经攀枝花市区之后出境流向下游,水质观感对比特别明显,从蓝色的水面到下游水面已呈奶白色。
攀枝花摄影师周先生说,今年初在枯水期的时候,曾看到清晰的污染带,污染源来自攀枝花市不同的区域。
7月7日,在钒钛高新区里一处V形沟谷地貌上,记者看见一个长约百余米的深沟,水从上游涵洞流出,进入到下方一个涵洞,落差大约有二十多米,水流很急,伴着被裹挟的黄土,呈奶黄色,靠近有刺鼻气味。
在旁边芒果地里的果农李世平说,水流的上面是一些工厂,但我们也不知道这水是从哪里排出来的,有时大,有时小,往下就流进了金沙江。
记者在钒钛高新区园区沿金沙江岸边看到了两处排污管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其中一处一些管子已被截断遗弃,还有数根完好的直径从20-30厘米不等的金属管大部分埋在地下,管道在靠近金沙江岸边消失。
钒钛高新区内一家停产企业的沉淀池,沉淀池四壁和池底呈鲜红的液体,靠近有刺鼻气味。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摄
钒钛高新区副主任刘峰解释说,攀枝花是个矿业城市,企业沿江分布,监管困难,我们确实也发现过这类情况,有不明来源的物质通常会出现在排洪沟里,这些物质成分太复杂,也不在检测标准内。
对于现有的连通到金沙江的疑似污水管道,攀枝花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记者反映的问题,要协调生态环境局和钒钛高新区立刻进行排查,无论有没有排放现象,都要进行彻底清理。
刘峰告诉记者,钒钛高新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目前主要收集了钒钛高新区6家钛白粉企业和攀钢海绵钛工业废水,并实行“一企一管”,目前这几家企业排放每天3万立方米,占园区100多家企业排污量的90%多。
刘峰介绍,沿金沙江布局的钒钛园区的11家选矿厂过去曾因尾矿及废水直接排放金沙江,被央视曝光后,全部停产进行治理。目前,4家企业复产,另有一家企业在继续进行环保改造,预计8月份复产。
刘峰表示,按照排放要求,钒钛高新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于2017年12月启动提标扩能项目相关工作。
该项目总投资约4.5亿,设计处理能力由2.5万立方米每日提升到6.0万立方米每日,设计排放标准由《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提升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
另外,钒钛产业园区有产业工人一万多人,生活污水处理厂也在按要求开始建设。
一家企业曾发生的四氯化钛危险化学品泄漏,至今没有处理完成。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摄
正在施工的两个污水处理厂各项工程要求将在年底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莉提供的《乌东德水电站库尾攀枝花河段水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简介》资料显示:该项目总投资22.4亿元,涉及全市8个污水处理厂的改造或新建,以及其他管网、监测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其中钒钛高新区的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资达5亿多元。
据悉,乌东德水电站年底试蓄水,明年中旬试发电。李莉表示,包括钒钛园区的整个攀枝花市水污染治理要在年底完成。
“点天灯”和“灭天灯”
7月7日傍晚,天色渐暗,钒钛高新区里两家黄磷厂的10盏“天灯”格外耀眼,尤其是四川省川投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投化工”)的8盏“天灯”向天空喷射着巨大火苗,伴随产生的白色和淡黄浓烟遮蔽了正上方的蓝天,同时,散排的白色气体几乎覆盖了整个厂区。
7月7日19时许,钒钛高新区一家黄磷厂的8盏“天灯”在熊熊燃烧,把燃烧产生的大量白色和黄色烟气源源不断输送到空气中。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摄
黄磷厂电炉生产黄磷时排出尾气所点燃的火焰,行业内有人叫它“火炬”,也有人把它称作“点天灯”。
2009年1月1日,工信部制定了《黄磷行业准入条件》,其中一条明确规定:磷炉尾气不得直排燃烧,必须实现能源化或资源化回收利用,新建黄磷装置尾气综合利用率必须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这种黄磷炉尾气直接燃烧排放的,都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
根据《黄磷行业准入条件》,如尾气和炉渣不能够实现全部综合利用,须在本准入条件实施起两年内淘汰。也就是说,到2011年,在中国大地上就不应该再看到这样的“点天灯”。可是距离《黄磷行业准入条件》实施十年后的今天,在攀枝花钒钛园区,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天灯”在熊熊燃烧。
在一家停产企业内,危险化学品将金属管道腐蚀破裂,发生泄漏。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摄
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峰说,全国的黄磷生产趋势是逐渐在淘汰,但作为钒钛高新区产业链中的一环——基础性工业,黄磷必须要有。作用是通过硫、磷、钛联产法钛白粉清洁生产新工艺,实现钛白粉酸性水资源化利用和中低品位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刘峰说,现在园区管委会正在开展对两家黄磷厂的治理工作,首先解决废水不外排,散排气体全部收存。
刘峰表示,黄磷最大的问题是尾气,目前企业已经签了“军令状”,计划今年年底进行“灭天灯”。
钒钛高新区管委会介绍,“川投化工”目前已经投资1700多万元,对部分项目进行了治理。下一步,川投化工将自筹资金,项目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实施“黄磷尾气资源循环综合利用”,预计2020年12月建成。
天亿化工有限公司表示,将通过科技手段增加尾气热水加热装置,利用现有的尾气洗涤系统,将尾气全部回收洗涤后利用,利用率达90%。
按两家公司的说法,届时将取消火炬天灯,将尾气全部收集、净化、回收,在国内率先实现黄磷尾气资源循环综合利用。
2018年12月31日,生态环保部、国家发改委两部门发出了关于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
为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攀枝花提出了“钒钛”和“阳光”的最新发展理念,打造钒钛之都,康养之城,旨在推动攀枝花高质量完成资源性城市转型。
攀枝花市发改委副主任付建平表示,攀枝花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由傻大黑粗往中高端发展,正在实施从钢铁经济到钒钛经济的转型,2018年底钒钛产值达375亿,同比2017年增长75.6%。
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认为,攀枝花目前要打造成钒钛之都,康养之城,而阳光康养是建立在钒钛产业升级环境改善质量优良基础之上,否则难以实现。
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旻 陈杰 编辑 胡杰 校对 范锦春
京华物语丨北京的秋天: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老北京的生活》,金受申著,李滨声图,北京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立秋以后,几场秋雨,果然早晚显出凉意来。院中几十个蛐蛐、油葫芦,叫得如一队雅乐,在人听来,真是秋意十分了。经过长夏的蒸郁,人们肠胃也寡得少油了,趁此秋凉,大吃大喝,是很有趣味的。
饮馔
秋天可吃的很多。北京秋天向以烤肉、螃蟹为入秋美食,以后火锅,便次第上来,连接了冬天。
烤肉
烤肉本是塞外一种野餐,至今还保持着脚跐板凳的原始状态。塞外吃烤肉,没有城市讲究,只是肉类特别新鲜而已。捕得虎、鹿、狍子,以至杀得牛羊,割下肉来,架上松枝,用铁叉叉肉就火便烤,并没有“炙子”,也没有酱油等一切作料,只蘸着细盐吃,鲜嫩异常。烤肉什么时候传入北京,没有一定的考证,大约是随着清代入关来的,较比靠得住些。北京烤肉以往只食羊肉,牛肉很少。相传羊入口(指张家口)以后,进京时必须经过一条河。羊过此河,肉便不膻。这话不见得靠得住,但其他地方的羊肉,没有北京好吃,这是没疑惑的。以先京沪通车时,上海、南京冬天吃火锅,就是由北京带去宰好的羊肉。近如天津,也以北京羊肉为上。
吃烤肉以铁炙子为主,下架松柴,也有烧松塔的,这就很少了。烤肉作料以酱油为大宗,少加醋、姜末、料酒、卤虾油,外加葱丝、香菜叶,混为一碗。另以空碗贮白水,小碟盛大蒜瓣、白糖蒜等。烤肉筷子旧日用六道楞的木筷,近年因六道楞木筷容易藏污秽,并且容易烧糊筷头,有福建漆行张修竹的封翁,发明用“箭竹”做烤肉筷子。所谓“箭竹”就是江苇,质坚外光,最为合用。
最先采用的便是肉市的正阳楼。吃烤肉的顺序:有人先将肉在白水中洗过(确能洗出许多肉血来),再蘸作料,然后放在炙子上烤熟,就蒜瓣、糖蒜或整条黄瓜来吃。也有先蘸酱油作料,后在水中一涮的;也有先蘸作料烤熟再在水中一涮的;也有根本不用水碗,只蘸作料便烤的。实在考究起来,以第一第末两法最为合适。我曾在“烤肉季”那里,看见一位老翁吃烤肉,什么作料也不要,只蘸卤虾油,也是奇特的吃法。临河第一楼的主人杨二哥,用生羊肚板烤着吃,先蘸白水,上炙烤至肚板打卷,然后只蘸酱油便吃,特别有风味,确是下酒的好酒菜。家庭吃烤肉没有铁炙子的,可以用烙饼的砂支炉代替,烤出的味道也差不多。
北京烤肉除各大羊肉馆以外,一般食客都以正阳楼为最好,其实也不过尔尔,没有什么特别好处,所用羊肉和羊肉馆一样用冰冻过,再用石头压过而已。此外便是北京的“烤肉三杰”:“烤肉宛”“烤肉季”和“烤肉王”。妙在三家都是小规模营业,就是口袋里只有几毛钱的客人也可进去一尝。
“烤肉宛”的主人宛老五,本是一个饼子摊的摊主。在从前盛行小车子卖钲炮肉的年月,宛家就卖炙子烤肉,设摊在安儿胡同西口,年陈日久,营业发达,便支上棚子售卖烤肉,由一个铁炙子也添到两个铁炙子了。每日车马盈门,但门前仍是棚子状态。宛家烤肉妙在专用真正好小牛肉(烤肉宛专卖牛肉),所以鲜嫩可口,宛老五本事真大,每日手切牛肉百斤上下,售卖全用钱码,无论多少客人,全是自己一边切肉,一边算账,五官并用,即一条黄瓜钱也不许错的。烤肉宛只因地处闹市,很少风趣。烤肉本是登临乐事,地处闹市就觉得风趣差了。
“烤肉季”在什刹海前海东北角,后海东端,两海汇流的银锭桥坡下。后临荷塘,前临行道,但又非车马大路的烟袋斜街,所以僻静异常,但关于吃喝却极为方便。左有爆肚摊,右有临河第一楼,后院便是海岸,高柳下放铁炙子,虽在盛暑也不觉太热。主人季宗斌自己切肉,肉用牛羊庄的货,手艺也很好,并自制荷叶粥,外烙牛舌饼,很有特别韵味。
“烤肉王”在先农坛四面钟地方,地势高爽,临野设摊,颇有重阳登高的意思。城外风景虽佳,吃烤肉是不方便的。以前北京旧家都喜在九月九日去土城登高,也有自带烤肉炙子的,近年很少了。
京西香山的香山寺,自从改建香山饭店以后,每年秋日添卖“真正松木烤肉”,不过太贵族化了,不是穷人所能寻的乐境。京西青龙桥红山口,山势虽然不算太高,但能南望昆明湖玉泉山,北望画眉山下一带秋野,也很爽朗。家兄住在此地,每年拾存松塔。我在秋天必要去一两次,山头松塔烤肉,踏月下山,海棠院中小坐,真是不可多得的福气。
螃蟹
螃蟹的种类很多,在北京能见着的只有“海蟹”“紫蟹”“河蟹”“灯笼子蟹”等几种。北京秋天所吃的螃蟹,所谓持螫赏菊,以至《红楼梦》中的“螃蟹呤”,都是指的河螃蟹。螃蟹在水产动物中别具滋味,所以很受食客欢迎。北京市上所售螃蟹,全都以天津胜芳镇所产的“胜芳螃蟹”为号召,实际却不尽然。京东一带以及京南马驹桥一带,也产大量的“高粱红大螃蟹”。螃蟹到京以后,首先由正阳楼和其他大庄馆挑选第一路的“帽儿货”,其次才分到西河沿、东单牌楼,东西四牌楼的鱼床子。及至下街叫卖,已是极小极瘦的末路货了。正阳楼等大庄馆选得大螃蟹,每日饲以高粱米,数日内便逾见肥大,于是“胜芳大餐”的招牌,就挂出去了。
普通食蟹方法就是蒸,因蟹性奇寒,所以蒸时要放上大块的姜。吃的时候,将蟹腹内的草牙子去掉,蘸以姜汁醋,饮高烧酒,没有什么特别奥妙的方法。饭馆一只螃蟹,价至五六角,除肥大以外就是伺候周到。食蟹的家具:硬木锤砧,以便锤破蟹螯蟹足;银箸银叉银匙,以便试出有无蟹毒;食后小盆兜水,内放茶叶、菊花瓣,以便洗去手上的腥味。只此一套,已值五角,蟹价又哪能算昂贵呢!蟹以脐的团尖分雌雄。团脐体小,但内多紫油黄脂,所以凡买螃蟹都愿要团脐的。其实尖脐的虽然壳内紫油少,但黄脂很多,并且螫足都很充实,蟹美在肉,又何必专重团脐呢!
家庭食蟹,有用花椒盐水煮熟的,不但滋味深入,而且便于旅行携带。乡间有一种食法,将蟹放入铁锅内,只上掸花椒盐水,不必太多,蟹熟汤尽,味尤香越。
饭馆在秋季常做蟹肉馅蒸食,如烧麦、烫面饺等,自然鲜美异常。庄肴有“七星螃蟹”,系以鸡卵蟹肉做羹,上放七撮蟹黄,各扣灯笼子蟹壳一枚,食时揭去蟹壳,珍食毕现。
北京除食大河蟹以外,还有用“灯笼子儿”小蟹做“醉蟹”的。即将小蟹洗净放瓮内,内洒烧酒、料酒、花椒盐水、香料,生腌俟已醉透,取以佐酒,足快朵颐。延年南货庄有“糟醉团脐螃蟹”出售,所用的蟹较“灯笼子儿”稍大,已非北京味了。
火锅
火锅在北京旧家冬日是一种天伦享乐、极尽联欢的食品。火锅旧日极讲锅子料、高汤。锅子料简单的有猪肉丸子(由猪肉“南式魁”盒子铺制售)和驴肉两种。复杂华贵的,可以再加熏肉、酱肉,至于熏鸡、熏鸭,只是凑热闹,反倒夺去真味。高汤以真口蘑、川冬菜、羊尾巴油、葱姜作料所熬最为肥美。
火锅除去什锦火锅、三鲜火锅、白肉火锅以外,自以羊肉火锅为最普遍,为最有味。羊肉片在大羊肉馆或善售火锅的饭馆,都是先将羊肉上脑、三叉等好的部分放在冰箱内冻起来,并用大石压紧,然后切片,才能鲜嫩。切羊肉片要断丝切,入口才不至于塞牙。家庭常切顺丝,只求大片,吃到嘴里就不能可口了。切羊腰子,普通皆由旁边下切,据大阿哥溥说,内廷切羊腰子皆横片,不但片大,且另有一种鲜嫩。
各种火锅之外,有人喜吃涮猪肉片,也很香美。也有人喜欢吃涮羊油片,鲜嫩远过羊肉,且不像想象中的羊油腻人。有人喜欢用香菜切断,在火锅中涮吃,确实另有新鲜滋味。火锅中所用菜蔬,有酸菜、冻豆腐、粉条,至于加大白菜头,为近年食客最欢迎的食品,实在只有二三十年历史,是由东来顺创始的。
菊花锅子只是“酒锅子”的变相,除另加以鲜鱼片、鲜鸡片、鲜腰子片以外,另添入白菊花瓣。呷汤自是以此为宜。
饮茶与酒
秋天的饮馔,自然不仅是烤肉、螃蟹和火锅几种,即以“饮”来说,长夏酷热松荫茗话时,自然要喝一杯“明前龙井茶”“杭州贡菊茶”,以清热消暑,一洗尘襟。在此西风满地、凉生四野之际,于瓦屋纸帐、明窗净几之间,三五素心人,畅叙天南地北轶闻,或挑灯夜话、说鬼谈狐之时,就以喝一些“白毫红茶”“极品红寿”,才能得着十分蕴藉。
北京人向不讲究品茶,即有偏嗜,也不过在茶叶上找一些区别而已。至于水的讲求,什么是“惠山泉水”“扬子江心水”“梅花上雪水”,自然没法得着,就是“玉泉山泉水”“三伏雨水”,以至“上龙井水”,在北京虽然能找到,也很少有人去用,只有向自来水去找沏茶的水。品茶向例应“泡茶”,北京的“沏茶”,已很落于下乘,像那茶馆澡堂,锅炉煮水,落地听“噗”的,十分劣相,只能说喝水解渴,谈不到品茶,实在连喝茶都不够的。
北京也有讲究品茶的。丙子的秋天,我在京西青龙桥养病,因钮兄的介绍,到玉泉山旁某古刹闲谈。庙主能书能画,每到天空云净,月色晶莹,便在庙中用晚斋,饭后便坐古松下品茶。庙主命侍者汲取玉泉山新泉,用白泥火炉煮水,燃料是“松炭”(不是松柴)。松炭是庙主用粗松枝烧成,比普通木炭稍有木性,专为煮茶之用。
据说:《茶经》所记用松柴煮水,难免烟熏火燎气味,不如存性的松炭,既不失松木清香,又没烟火气,且利煮水。这种见解,实可补《茶经》之不足。煮水程序火候,和《茶经》所记相同,“一煮如蟹眼”(水初热中心起小泡果似蟹眼),“再煮如松涛”(次听有簌簌的风吹松涛声),水即煮成。品茶的茶具,自以宜兴紫砂壶为相宜,庙主所用便是极小砂壶,容量只有一斗。茶杯也很小,与一两容量的酒杯相仿佛。茶斟在杯内,澄黄淡绿,衬以白瓷杯、古青杯、紫砂杯、老僧衣杯,真是古香古色,令人忘俗。
至于茶的品类,有二三十种之多,已逾炎夏时节的“真西湖龙井”,形似忍冬花的“斛山石斛”,自然不是凉秋饮品。庙主所存的茶类,能供秋日饮的很多,尤以自出心裁的“真莲心”“真莲蕊”为最好。普通茶店所说的莲心,只是形似莲心的茶叶而已,而庙中所饮的莲心蓬蕊,却是门前池塘内的荷花莲蕊和莲子中的莲蕊,虽然不是真正茶叶,但另有一种清香气味,足以醒醉。可见秋日品茶,也是很有情趣的事。
秋日的饮酒也不完全和夏日相同,例如夏天所饮是海淀仁和酒店的“莲花白”,到秋天就要以“瓮头春”“绿茵陈”“五加皮”等利湿化水、暖脐湿中的饮料为主了。
赏菊
菊花谈起来,事故却也很多,大抵也有新旧之分,种植之法,也有“传说”和“实际”的不同。先谈种植,由种植的方法就能分出新旧的不同来。
北京古老传说菊花有三种种法:
(1)原根儿菊花,即花商所说的“老柞子”。
(2)伏阡儿菊花,即伏天折下花枝所插的新秧。
(3)接根菊花,即以蒿子根所接的菊花。
但前两种都不能令花长得太高、花开得太大;而后一种,又非种菊人所欣赏的出品。旧种菊花,虽为名种也没有极高极大的花种。旧种的种植方法,除去“赤金盘”“醉杨妃”几样普通常见的种子以外,有的必须接根,又有接根、插秧、种芽都不成的,便是“朱墨争辉”一类的娇嫩秧子。花不甚大,色如紫回子绒色,花本也不很高,但十分难培养。据种者介绍,此花必须压枝,和压迎春、夹竹桃的方法相同,否则便不能成活。中国旧种名菊,如“鹅翎管”“银线重楼”“紫凤朝阳”“紫袍玉带”“大红袍”“玉虎须”“紫虎须”等一些菊花,近年因爱者甚少,已被逐渐淘汰。至如“绿牡丹”“香白梨”等小巧种子,只能炫耀普通人罢了。
新的种菊方法,第一是插芽。深秋花萎叶枯以后,根下新芽丛生怒发,随在初冬时候,用极快利的剪刀切下,分插于湿泥的小盆中,放在寒暖适宜的屋室中,只要能向阳取暖、泥土不令干燥,新芽就能保持不死(但也不能生长)。到明年二月春分季节前后,新芽才能生长新根,在清明、谷雨之间,移在地下畦中容其生长,立夏后少施麻酱渣、马掌水一类的肥料,自然渐渐长高了。
在地下时间要注意的是雨溅泥,雨后便须立时洗去叶上的泥污,否则叶子就因之腐烂,成一棵光杆儿菊花,就没有什么意味了,绝不能再入赛会的。菊花到入伏以后就要起在盆中。菊花盆有“菊花缸子”“二缸子”“坯子盆”几种。但为培养好的菊花秧子起见,这几种花盆都不合适,必须用宽边直筒子盆才好(此种盆必须定烧)。菊花起到盆中以后,普通都以为应放在土地上可以借一点地气,实在却不尽然。应下垫花盆,免得地上热气蒸郁,且须随时修饰,剪去旁枝小花,只令独花长大。到花已将开时,又须用铁丝做成托圈承受花瓣,还要随着日光移动,取其寒暖合宜,然后到花开时,才能展笑迎人,锦盘呈彩了。
第二是接根。接根有两种必要手续,第一,预为培养老柞子原根,使多长新芽,并须使芽长成长大。第二,要种植“白蒿”(青蒿、籽蒿是绝对使不得的),预取年前白蒿籽粒,分畦种好,培养方法虽不似种菊花秧子费事,但也要用十分力量,方能得到周正的根子。在夏至前后就预备接根了。届时以直上周正的蒿根,齐地面上二寸截去上帽,将菊花秧子斜切取下,与蒿根相接,缚以马兰叶,一星期便已成功。
凡善于菊花接根的,能在烈日之下动手,而不令菊花枯萎。接根菊花有“独色”“集锦”“万菊”三种,但一根一花的却没有。“独色”只是一种菊秧,开并头、四平头、八叉、九鼎,每朵大小相同,花的足满是老柞子所不及的。“集锦”多用带枝蒿根,各接异色菊秧,高脚长花也很美观,但菊花瓣形必须相同,丝瓣、筒瓣、长瓣、短瓣是不能混淆的。“万菊”是花头众多,在百数以上,同色的多,异色的少,市面花厂商店很少见,每年万牲园中(现在的动物园——编者注)总要培植几十盆,异常灿烂可爱。
第三是种籽。菊花接根压枝都不变色变种,唯独种籽能变。种籽的方法,以前中国没有,是后来由日本传进的。日本菊花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如此不同的颜色,全由种籽粒得来。每年初春下种,发芽后一切种根手续和插芽的相同。例如日本菊花名种“赤玉莲花”“班女”“田村”“田盘”等,全是由旧花演变来的。不过菊花收取籽粒十分困难,在深秋时候取足苗、形式颜色全好的独朵花,向日曝晒,冬天放在玻璃窗内,午正移在院一二小时,经过三冬,籽粒才能充实。但一朵菊花也不尽成籽粒,可以种植出芽的,只十分之二三而已!同是一朵菊花,所生新种便不相同,实在是变种的好方法。
第四为种菊杂法。有人借蜂蝶传布花粉,把预计要混合的不同种菊花放在相近处,令它自然传播。以前东北城奎星垣种菊花,使用藕荷色江西菊(北京俗称江西腊),花朵与白籽混种,第二年种籽就有藕荷色的,不过很浅淡罢了。还有人工变种方法,清华大学某君在校园中种菊,菊开时用鹅翎移送花粉,也收了许多效果。也有染籽粒的,用生鸦片烟土冲水和颜色,将菊花籽粒揉过,明年即能变色,但只一年,再次年仍然还回本色或其他颜色。
种菊花的花盆以新瓦盆为上,旧盆次之,瓷盆只能摆桌上时换用,种植时是绝对用不得的。有种茶菊,为泡茶用的。有用白菊吃“菊花锅子”的,虽《楚辞》明言“夕餐秋菊之落英”,也不免有焚琴煮鹤之讥啊!
游赏
北京秋天的玩乐,城里当然以中山公园和三海为欣赏秋光的好所在。以萧疏闲适来论,中山公园不如南海,南海不如北海,北海不如中海。以爽朗适于登临来论,又当以琼岛小白塔、景山五行亭为最高眼了。其实北京可以游览的地方很多,有喜天涯水的,有喜天上水的,就在个人的见仁见智了。
重九登临
重九登高是千百年来雅人应节故事,和上巳修禊一样。北京过去对于重九登高很是重视,不仅到一个高的所在登临一下子,还要吃吃喝喝,所以郊外较比相宜一些。以前讲究野意吃喝的,总要到东北西三郊外土城去。土城是元代都城废墟,城砖被修北京城的徐达、华云龙拆去用了,所以只剩下其中的土坯,留作后人登临。我每当走过元城旧门时,总要立在废桥上,追思当年关汉卿、马致远的歌酒风流,真是七百年来一梦中!土城内外阡陌纵横,兔走鹰扬,鸦栖老树,秋意又不仅十分了。重九之日,携带烤肉炙子食盒酒瓶,城头痛饮,凉日多骄,的确是三秋乐事。酒后拾得残砖断镞,上刻元明款识,又不知心头作何感想了。
北京旧日士大夫阶级登高以登“烟墩”为最高尚。烟墩俗传系旧日烽火遗迹,不知是否?但以北京五方五行五镇来论,也有相当理由。烟墩又称“燕墩”,在永定门外南郊总署南旁相近。砖砌方台高数丈,下基宽三四丈,北面偏西有石门,门内有石级可以拾登,台上有御笔《帝都篇》。《帝都篇》满汉碑文,碑左刻诸天神像,任人登眺。烟墩不算太高,但北可全览市内,南可眺望南野。
四十年前北京还有一个很好的登高地方,便是“法藏寺塔”。法藏寺在左安门内南岗子南头玉清观街后,据《顺天府志》记载,俗称“白塔寺”,其实俗称是“法塔寺”,原系金代大定中所建的弥陀寺,明景泰二年才改成法藏寺。庙宇非常宏大,旧传有胡祭酒碑一座,鹅头祖师碑一座,有塔七级,高十丈,八面为窗,每窗一佛,共五十六佛。每逢重阳节,来此登高的很多。上元节要燃灯绕塔,盛极一时。晚清时庙宇已毁,只塔还能登临。自京奉铁路修成,铁道由塔旁经过,才将塔窗堵塞,塔门砌以大石。于今法藏寺已片瓦无存,只有巍然的高塔,还矗立在夕阳影里,与遥遥相对的祈年殿过此春风秋月的寂寞生活。
三闸泛舟
三闸,没这个名字。若以大通闸为头闸,庆丰闸为二闸的例子来说,高碑店闸可说是三闸了。有关二闸的记载很多,但仍有箫鼓喧阗、酒肉征逐的火气,要想小舟秋泛,就该以高碑店一段为上选了。由二闸闸下到高碑店闸,路长约有十里,比头二闸之间还长,二闸往东的水经过二闸河身和闸口的澄清,一切污秽渐已沉淀,水色一清,小鱼衍尾,大鱼泼刺,颇有水国的意味了。
二闸以东五里之内,两岸高陡,几至两三丈,南岸下一片芦苇,绵亘直到高碑店西水南庄村口,颇似芦花古渡的画本。北岸在佛手公主坟一带,疏密相间地生了许多枫树,秋来老红,下临碧水,遥望芦花,令人神往。在中秋重阳之间,身着皂夹衣(要带一件棉袍才好),在二闸雇好高碑店来回船,小舟席棚,四无遮拦,极可游目骋怀。二闸有酒家养的草包鱼,一尾二三斤,醋熘白汆,虽无兼味,若自带贡蘑渣、味之素,也能得滋味的清越,味外的咸酸。
本文选自《老北京的生活》,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文中所用插图除题图外均来自本书,题图为电影《独自等待》(2004)剧照。
作者丨金受申
插图丨李滨声
摘编丨何也
编辑丨青青子
导语校对丨刘军
顺义仁和镇摸排老旧小区 门窗改造提升居民生活环境
日前,顺义区仁和镇对辖区内的老旧小区进行摸排,对河南村农行家属院、港馨家园东区等小区进行门窗改造,妥善解决了“夏天不防蚊防暑,冬季不防风保暖”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了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河南村农行家属院建于1989年,迄今已10多年无人管理。在顺义区仁和镇政府的扶持下,所在属地河南村村委担起了代管任务。据悉,该小区成立至今,未对楼道窗户单元门进行过修整,楼道窗户破旧不堪,楼道门破损缺失。为使小区变得更加宜居,使居民生活得到保障,河南村村委会开展小区楼道门窗翻新工作。
此次行动共同更换了47扇楼道窗户,并将安装74个单元门。施工前,河南村村委会广泛征集周边村民的改造意见,选用结实耐用的铝合金门窗,保温性更好;楼道门选用密码子母门,不仅结实实用,防贼防盗,而且出入方便,坐轮椅出行的居民也可轻松通过大门。
顺义区仁和镇对辖区内另一个老旧小区港馨家园东区也进行了改造。据了解,港馨家园东区建于2004年,楼栋单元门年久失修,破损情况严重。结合居民实际需求,仁和镇组织港馨东区物业公司对168个单元门进行整体更换。此次门窗改造共惠及3458户,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顺义区仁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仁和镇将一如既往地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把群众身边小事办好,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