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旺、住新房一条扶贫公路给贵州小山村带来生机
宽敞整洁的水泥路,一片翠绿的庄稼,初具规模的扶贫农场,这是记者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小海镇1号扶贫农场时沿途看到的场景。
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深入番禺区石碁镇商会结对帮扶的小海镇坪山村,就村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扶贫产业的发展进行实地采访,近距离感受这个曾经山高路远的贫困村发生的可喜变化。
兴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在1号扶贫农场,有一条宽敞整洁的水泥入寨路横穿农场,这条入寨路全长3.8公里,是坪山村村民出入唯一一条能通行机动车的道路,也是1号扶贫农场运输农产品的主要通道。这条入寨路就是广州市、番禺区投资142万元投资兴建的,被当地村民称之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也是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路。
坪山村村民江影全对记者说,以前的入寨路是一条烂泥土路,雨天泥泞,晴天扬尘,村民步行都很困难,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根本运不出去。新的水泥入寨路修通后,村民出行方便了,农副产品运输畅通了。更让江影全高兴的是,有了这条新入寨路,老板们到他们村里办起了扶贫农场,如今村民们都在扶贫农场打工赚钱,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
番禺区引进的扶贫企业入驻扶贫农场,该农场采用“猪—沼—菜”循环模式运行,扶贫农场示范区和辐射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务工、自主经营+订单等方式经营;核心区采用“企业+村社一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经营主体优先让贫困户在基地参与种植,务工费用每人每天80-100元不等,吸纳120余人在基地务工。
旧房变新房 贫困户生活有了盼头
“从来没想过我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现在生活更有奔头了。”在坪山村贫困户陈绍军的家中,记者详细了解陈绍军家庭生活及经济收入情况。
陈绍军说,他家原来住着破旧老房,在石碁镇商会的帮助下,如今建起了新房。最近,石碁镇商会还出资帮他修建了门前的道路,帮他安装新的铝合金门窗,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的扶持下、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陈绍军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和希望。
今年以来,番禺区投入镇村结对帮扶资金15万元,帮扶坪山村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补齐住房短板,为贫困户修复门窗、购买家具等。通过结对帮扶,为小海镇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目前,番禺区各镇街、各单位与威宁县的58条村结对帮扶,助力威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丁山海 番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莫伟浓 李波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