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锁业电话
文章目录:
1、涉案流水15亿元,抓获9人贵州警方打掉一个买卖“两卡”犯罪团伙2、四川3名十几岁少年杀害48岁女店主,案发前另有一女孩被家长带回3、建强班子,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涉案流水15亿元,抓获9人贵州警方打掉一个买卖“两卡”犯罪团伙
“用身份证办张电话卡出售,
就能赚到300元;
用身份证再办张银行卡出售,
就能赚到500元。”
遇到这种“好事”你心动吗?
如果心动了的话,当心摊上大事!
8月11日,据金沙警方处消息,当地警方近日成功打掉一个涉嫌“两卡”的犯罪团伙,抓捕嫌疑人9名,查获涉案银行卡27张、电话卡8张、涉案手机7部、涉及流水1.5亿元。
民警抓获犯罪嫌疑人
日常工作获线索 深入调查现端倪
2021年3月10日,金沙县公安局木孔派出所民警,在开展“断卡”行动日常宣传时,获得一条买卖银行卡的线索。得此线索后,派出所民警立即开始分析研判、深入调查,通过大量的走访摸排工作,三名男子渐渐进入民警视线。
犯罪嫌疑人指认涉案“两卡”
在进一步调查中,办案民警发现,金沙县五龙街道的陈某与陈某新,分别以500元至1500元不等的价格,将自己的银行卡及电话卡卖给同村的徐某科。
在掌握这一情况后,金沙县公安局木孔派出所提前部署,在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帮助下,雷霆出击,成功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在徐某科家中找到倒卖的多张银行卡及电子密码器。
警方收缴的电子密码器
锲而不舍继续奋战 深挖排查再获战果
这3人落网后,经验丰富的民警结合线索进一步分析,以此案为突破口,进行深挖扩线,抽丝剥茧,通过多处实地走访,在有关单位协助下,经过连续4个月辗转浙江、遵义多地,日夜奋战,在2021年7月,民警先后将剩下的李某涛、陈某宏、陈某、王某、陈某某等6名嫌疑人成功抓获。
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归案后,9名嫌疑人对自己买卖“两卡”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目前,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金沙县人民检察陆续批准逮捕,现羁押于金沙县看守所。
转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张斌
图:金沙警方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四川3名十几岁少年杀害48岁女店主,案发前另有一女孩被家长带回
事发店面,至今还拉着警戒线。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王万春 图
3月29日,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公安局发布消息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五龙乡一名48岁女店主被害,嫌疑人分别是16岁的张婷、15岁的黄乾和14岁的詹颜。
澎湃新闻了解到,案发前一天,与这3名未成年一起玩耍的董菲被家长找到带回,董菲不满14周岁,目前就读小学六年级。
董菲的母亲告诉澎湃新闻,3月27日,五龙乡街上有人打电话给她,说女儿跟那3个娃娃在一起,喊她赶紧前往寻找,“我说女儿那么漂亮,那么小,不要被人给拐跑了。”当天傍晚,董菲的亲属赶往五龙乡街上寻回董菲,第二天(3月28日)早上发现女店主遇害后,董菲被带往当地派出所做笔录。
3月28日清晨6时许,遇害女店主隔壁的张明丽早早开门,她跟遇害的女店主胡某某一样,卖零食、文具和炸洋芋等,她们的店面斜对面约10米处就是五龙乡中心校。张明丽说,当天早上隔壁的大姐迟迟没有开门,门口还有掉落凌乱的小物品,直到9时许,隔壁大姐的老公赶到,在一名警察的帮助下打开卷闸门,发现大姐紧挨着门口躺着,已经遇害。
事发店面的斜对面就是五龙乡中心校
事后,根据警方通报和乡邻们的说法,张明丽想起来,涉嫌杀害女店主的那3个未成年,出现在她们的店门口已整整3天,“那三个娃娃在等上学的那个小女娃(董菲),那个小女娃才六年级,他们四个在案发前一起玩耍。”
张明丽说,就在事发前一天,街上有人通知董菲的母亲,告知其女儿与上述3名未成年在一起玩耍的事情。董菲的母亲、叔叔和姑姑一道,从山上的家中赶来,带走了董菲。
4月1日,董菲的母亲证实了张明丽的说法。案发前一天傍晚她和孩子的叔叔、姑姑接到电话后一道赶到街上带回了女儿,“我们傍晚带回来,很多人说,我幸亏找到带回了。”
董菲的母亲告诉澎湃新闻,她在董菲在3岁的时候,从云南带到雅安宝兴,后丈夫患病救治无效死亡,剩下她自己带两个孩子和两个老人,“她(董菲)在学校有什么事,在外面怎么样,从来不跟我说,我也不敢问,一问就会吵。”
董菲家位于五龙乡背后的山上,从家中徒步到学校需要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她和张婷、黄乾、詹颜,家不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对于董菲怎么认识三人,董菲在学校学习如何,董菲的爱好、性格,其母一概不知,连答“不知道”。
董菲的母亲向澎湃新闻回忆,就在半个月前,有天傍晚放学后天黑了,迟迟不见董菲回家。她联系班主任,走山路到街上1个多小时,后又报警,继而发动亲戚朋友到处寻找,还贴出了一份寻人启事,最后在一家旅馆找到了董菲和张婷、黄乾、詹颜在一起,“我喊她回家,她不回,我一巴掌就给拽回来了。”
董母说,自己每天一大早就要到地里干活,傍晚回去又得给老人、孩子做饭、洗衣物,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我老公公眼睛又看不见,小的娃娃还又太小,有时上学放学还要接送,我自己又没车,我真是忙不过来。”
据其透露,案发后,3月28日,董菲被带往当地派出所问话一整天,“现在没事了,她自己也知道后果多严重,对她是个教训,开始上学了。”
(文中人物张婷、黄乾、詹颜、董菲、张明丽均为化名)
来源:澎湃新闻;编辑:YO;版权归原作者,侵权请联系删除
建强班子,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图①:牛尾村村貌。 图②:沃柑丰收。 图③:“信访小分队”调解矛盾纠纷。 陈海燕摄 数据来源:中共中央组织部
一个电话,改变了刘禹宏和牛尾村。
两年多前,云南曲靖市师宗县五龙乡青年人才党支部负责人打电话给刘禹宏,希望他能回家乡发展,刘禹宏当时还是昆明一家科技公司的总经理。
2018年7月回村后,刘禹宏先任五龙乡牛尾村党总支书记助理,边干边学,摸情况、找问题;一年后,正式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抓好党建聚民心,发展产业谋致富。两年过去了,班子强了,村子也大变样,原来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如今变成了基层党建红旗村,干部群众一起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化解矛盾有了新机制
要脱贫,就要先治乱,捋顺群众心气
牛尾村原村两委班子成员因为扶贫项目中违纪违法被处理,村党总支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村里积累的矛盾纠纷也不少。
新的村两委很快达成共识:“要脱贫,就要先治乱,捋顺群众心气。”新班子迅速组建了一支由村党总支书记、村组长、治安主任、老党员组成的“信访小分队”,矛盾不论大小,大家一起协调解决。
很快就遇到了一件棘手事:闹了10多年的林地所有权纠纷。接到电话,“信访小分队”直奔林地,村民喻大姐和老刘谁也不让步。
“这排杉木就是我的!不信,你去找邻居!” 喻大姐看到村上来人,向村干部求助。村干部问了在场人员情况,大家莫衷一是:“10多年前的事儿,哪还记得清?”小分队到了山坡上看完杉木高度,又比粗壮程度,没瞧出个所以然来。
调解经验丰富的老党员王小松换了个思路:“一上来就质问谁对谁错,只会将矛盾扩大化。调解纠纷还是得从群众角度想问题。”
于是,王小松先找喻大姐单独谈。“住村里谁还不要个帮衬?这一排树最多也就值1000多块钱,争过来树,伤了和气,值不值?”见喻大姐态度有所松动,王小松又给她算了笔账:“你在外面打工,如果总是回老家调解纠纷,工地上的收入是不是也没了?”喻大姐仔细想了一想,决定让步。
接着,新村两委班子里的治保主任朱忠明又找到老刘做工作。最终,双方都决定各退一步,10多年的纠纷逐步化解了。
党总支书记带头,老党员公道正派、威望高,治保主任在解决矛盾纠纷上有经验——“信访小分队”的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出来,土话、软话、硬话一起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思想工作做通了,矛盾也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一个个“啃”下来,大伙儿的心气也顺了。
“无论问题能不能解决,都要给群众一个答复。”朱忠明说,在牛尾村,接到信访24小时内了解情况;3天内给出初步调解意见;难度较大的纠纷7天内也得给反馈。
美丽乡村有了新气象
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群众信得过
矛盾纠纷减少,“社会生态”改善,自然生态也好转了。牛尾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
2018年以前,可不是这般模样。那时候,两米宽的河里堆满了垃圾——塑料袋、旧衣服、破鞋子、废旧家具。
腰包鼓起来,村庄也要美起来。为整治村里环境,牛尾村党总支组织党员义务劳动,集中清理河道。党员刘小常一接到电话,二话不说,拿起手套、撮箕就往河边跑,河道边一下来了20多名党员。大家撸起袖子、卷起裤脚,有农具的用农具耙,没农具的戴手套捡。村民路过,先是驻足观看,看着看着也从护堤上跳下去干了起来。
人越来越多,活越干越少,堆了几年的垃圾,一下午就清理干净了。大家热得汗流浃背,干脆在岸边坐下来唠家常,平常不打招呼的人也聊到了一块。
趁着气氛融洽,新班子抓住机会了解困惑:一些村民为啥不愿参与新农合?村里要收新农合的钱,村民大会通知,大伙儿没反应;一家一户收,村民更不配合。
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愿意干?村民三言两语说出了心中顾虑:“知道政策好,之前不是没交过,但有的交了钱,生病住院时,却不管用。”再详细一问,原来是系统显示不在参保状态。
调查发现,原村两委班子做事不仔细,钱虽存入了专用账户,但有的人名写错、有的漏写,导致部分村民信息没录入系统。
为了避免以后再发生此类事件,牛尾村党总支很快达成一致:村务公开。定期公开党务、村务、财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务,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
“现在咱们村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群众信得过。”村民说,以前村里组织雨季后给村口道路锄草,得观望好一会儿,现在不一样了,一听到消息,党员带头、村民跟上:“建设美丽牛尾村,算我一份!”
产业发展有了新思路
统一管理出效益,心气更足路更宽
脱贫致富,落脚点在产业,关键是产品销路。
2019年9月,村两委部分成员带上牛尾一组这个板栗种植大组的组长陈建明,一起到外地板栗交易中心跑销路。
“你这板栗我不收。”对方说。
“为什么不要?没打农药不是绿色产品吗?”大家吃了一惊,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要不这样,从你的板栗里挑100颗,从我的挑100颗,咱俩看谁的坏的多?”对方提议。
陈建明不服气:“那就试试!”牛尾板栗剥一颗,坏一颗,果仁上都是小黑点;对方的板栗却新鲜得很。看了情况,陈建明虚心问:“怎么差别这么大?”对方笑笑说:“我们的板栗虽是农户种,但由专业人员管理,合理施肥、施药、剪枝,板栗品质把控得很好,不像你们的有虫卵,现在看起来还好,过几天就全烂了。”
大伙儿马上明白了过来。这一趟没白跑,知道了怎么管,也知道了怎么才能卖上价——以前大家都是各干各的,缺乏技术指导,板栗品质上不去,卖不起价。“板栗放不住,又没有冷链,摘下来就得赶紧运走。” 刘禹宏说,为了尽快卖板栗,大家争着出低价,价格就压下来了。
出路已经很明确了,要想让村民种板栗种得值,还是得统一管理。村两委把村民召集起来开会:“咱们村下一步把农户连片、纳入合作社,与专业的管理团队合作,让他们管理一年,大家觉得怎么样?”
很多村民摇头:“万一果树让他们管废了怎么办?”刘禹宏解释:“大家不用担心,这事儿村里牵头,负责把关筛选;如果果树死了,村里赔偿。党员带头先干,大家先看情况再做决定也行!”
“那就试试!”村民陆续找到村里商量参与。陈建明记得,最开始搞技术培训,只有十几名村民来,新的村两委班子两年工作下来,为群众办实事、找出路,和大伙关系亲了、心也更近了。最近几次培训会,每次都有七八十名村民主动报名参加。
统一管理的效能逐渐释放,板栗的品质进一步提高,也卖得上价了。2019年,村里又带动100户农户发展胡蜂养殖,按25%比例分红,每户每年增收2000余元;还发展起了沃柑、冬早洋芋、优质稻等多种特色农业,脱贫攻坚的产业支撑不断强化。
2019年底,牛尾村整体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7.5%降至2019年的0.54%。干部群众精气神越来越足,致富的路子也越走越宽。
版式设计:张芳曼
作者:本报记者 杨文明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