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邮政:从1997年亏损179亿,到2020年营收6000亿,怎么翻盘的-快递公司一年利润多少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被吐槽慢如“龟速”的中国邮政,其实是全世界最赚钱的快递公司。
从一年亏损179亿的“亏损王”到营收6000亿的成功企业,中国邮政集团用实际行动实现了逆风翻盘。
那它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龟速”邮政,一年亏损179亿
作为一家国字号开头的“百年老店”,中国邮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个月后就成立了。
成立之初,邮政和电信是一家,总称为邮电局。
在那个车马慢,通信不发达,家书抵万金的年代,邮政是人们交流联系的唯一途径。
偏远山村,荒凉大漠,急流中的小岛……五星红旗插到哪里,邮政快递就能寄到哪里,只要是有中国人在的地方,邮政快递都能送到。
它点位覆盖之广,远超人们的相信,当你去到邮局一个点部,会看在墙上有一副地图,上面的配送范围,有些竟然连导航都没有。
全国35万+网点、100万+便民服务站、100%的乡村覆盖率,一村一站点,至今恐怕只有中国邮政做到了。
但因为74%的网点都在农村,交通不发达,运送工具主要依靠马车,木船,自行车等传统工具。
加上没有成体系的运货物流和信息系统,
一封信翻山越岭至少要送上一个月。
效率极低,成本又高,这导致中国邮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亏损状态。
1992年亏损1.5亿,1993年亏损33亿,
1997年一年亏损更是达到了179个亿,成为所有国企中亏损最严重的。
179亿是什么概念呢,
当时上海每月的人均工资只有168元。
而彼时的电信就算再盈利,补贴了邮政的巨额亏损后,也仅仅是持平状态。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
,1998年,电信和邮政分了家。
没了电信的支持后,本就亏损的邮政,处境变得更加艰难,为了改善偏远地区的邮政事业,
国家出台了“8531计划”实施百亿补贴。
从1999年到2003年分4年补贴80亿,50亿,30亿,10亿。
但因邮政本身没有赚钱的业务,这种补贴依然是治标不治本,
1999年中国邮政就亏损142亿
,之后更是在亏损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不只是中国的邮政亏钱,当时世界上所有的邮政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
西方国家的做法是将其私有化,承包出去,这直接导致大量不盈利网点被取消,邮费轰涨,人民通信困难。
那中国邮政是怎么做的呢?
开银行填补亏损,一年营收6000亿
为了保障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一个人的通信权利,中国邮政选择担起责任,自己造血,坚持国营。
明信片发行,报刊发行投递,各种邮票纪念册,生活缴费等等副业都由邮政承包。
但在巨大亏损面前,这些都无异于滴水入海,
1999年,邮政仍亏损154亿元。
好在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伴随着邮政网点的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邮政开始办理了储蓄业务。
之前一村一站点,变成了一站点一银行,邮政背后的亿万乡镇农民,发挥出了巨大能量。
乡镇山村农民虽然贫穷,但任何数字乘以14亿,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储蓄业务因此很快发展了起来。
2007年,中国邮政正式成立储蓄银行
,第二年就开始盈利,2013年年底营收规模就达到了惊人的1544亿。
2016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行业涉及金融,保险,医疗,零售,文创等诸多领域。
靠着各种业务,中国邮政利润规模连续6年居世界邮政首位。
2020年,中国邮政集团全年营收6000多亿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90名。
这都得益于早期邮政网点100%的覆盖面,数量众多,深入基层。
然而即使盈利,也是邮政储蓄盈利,细看邮政的财政账目,邮政快递业务虽然不像以前那样亏损巨大,但一直也处于亏损状态,是邮政储蓄盈利来弥补了邮政业务的亏损。
或许就有人问了,中国邮政不如顺丰快,也不比四通一达便宜,又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物流业务?
这是因为有一种信仰,叫人民邮政为人民。
中国邮政从来都不是为了做生意赚钱,而是公共基础建设,为了服务人民。
可以慢,但必须有
从古至今通信事业都极为重要,关乎着国家安全和百姓民生。
中国邮政是国内安全体系最高的快递,高考试卷,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法院的传票公文,机关的机密文件,根据国家《邮政法》都只能由中国邮政配送,其安全性不亚于运钞车。
除了信件的机密性外,
邮政在乡村和偏远地区的网络布局也没有任何一家民营企业可以相比拟。
川藏线康定至德格,是中国最危险的邮路,被称为“离死神最近的路”,
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道路崎岖,终年被冰雪覆盖。
在这里坚守30年的邮寄员其美多吉说,“第一份报纸是邮车派送的,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是邮政寄来的。”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邮政就是家,亲情的联结。
穿戴着墨绿色制服的邮寄员,踩着二八大杠,伴随着叮铃铃的铃声,穿梭在大街小巷,传递着带有思念的信件。
随处可见的大盖帽邮筒,一个个摆满杂志的报刊亭,每个星期天,在邮政局排起长龙邮寄汇款,又是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一个小小的包裹,一封封小小的邮件,承载了太多的感情和故事,而那种亲情和温暖的传递无法用语言细细描述出来。
在那些环境恶劣,通信不发达的地区,邮寄就是当地人与外界亲人沟通的唯一途径。
邮递员通常需要赶驴车,划小船,扛邮箱,穿雪山,徒步几十公里,才能将信送到收件人手中。
如此巨大的成本,试问哪一个企业能够做到?
而对中国邮政和邮递员来说,他们考虑的从来不是性价比,而是“意义”。
像中国南极长城站邮局,世界海拔最高的邮局——珠穆朗玛峰邮局,中国太空邮局,中国最南端海南三沙邮局,
这些地方人烟稀少,一年可能都没有几封信件。
但对中国邮政来说,祖国的主权延伸到哪里,他们就邮递到哪里,不考虑成本,不计算得失。
这和其它民营企业最大的区别是,
一个收钱帮你办事,另一个是亏钱也要为你服务。
当其它快递公司在都市使用便利交通快速送货时,邮政邮寄员在这些大企业不愿去的地方翻山越岭;
当其它快递公司还在思考最后一公里的是时候,邮政已经在思考最后一百米的距离;
疫情期间,所有快递歇业在家,只有中国邮政是唯一的“逆行快递”。
当其它快递公司为了盈利,取消大量乡镇网点时,邮政却将便民服务点开了一间又一间。
2018年,邮政在全国设立了12万个物流网点,95万名员工,32架货运飞机,292辆火车邮箱,7.1万辆邮运汽车,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无人机投递包裹。
中国邮政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民族企业的担当。
而当大众都在吐槽邮政慢的时候,邮政也努力在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上提升自己,
2021年6月28日宣布全面提速,承诺在多省实现次日达
。
如此为国为民的企业,怎能让人不爱?
结尾
或许苦难从来不值得被歌颂,但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值得被歌颂,为国为民的企业更值得被歌颂。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中国邮政是情怀,是战略,是国家基本建设,它
可以慢,但必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