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足球-33-上海世铎实业有限公司
第四部分 操盘时代
张海、徐明:梦碎“乌托邦”
阁世铎满脸微笑听代表们念完了几万字的演讲稿,听到酣处,阁主席突然变脸,一拍桌子:“你们把中国足协的权威置于何处?”然后一帮人无语,散会,走人。
一、健力宝:张海的资本游戏
张海为人十分神秘,这位28岁、一脸佛相的年轻人2002年8月收购健力宝,走到人们面前时,所有人都觉得这简直是一个“天外来客”。直到3个月后,一位自称张女士的西安人,给《足球》报打来电话,声称自己 10年前就见过张海,而且还“上过张海的课,他的眼睛和笑容我绝不会忘记”。
张海原籍河南,父母都是外语教师,他六七岁时在班禅喇嘛安排下到青海,拜在密宗夏琼寺夏日东仁波切座下,后来进入西藏,受到红、白、花教上师的传承。张女士的记忆没有错,资料显示,张海其实在1992年9月就曾经来过西安办讲学班,作“带功报告”。上世纪90年代初,这曾经风靡全国。
1992年5月, 刚刚18岁的张海就在湖北荆门创办了中国内地第一个藏密瑜伽健身中心,叫作“中国荆门张海藏密健身中心”。根据1993年其讲课时的宣传资料上的数字,张海到1993年春已经给数十万人讲过课,按最低标准每人40元的初级班算的话,10万人就是400万的收入。加上在其他地区频繁的“跑场”,每次大约一周时间,连门票带资料费、“开光”费、治疗费和纪念品销售所得,几十万没有问题。这成了他的第一桶金。
“大脸大耳,常含着似有若无的笑意,声音低沉柔和,其外交辞令和姿态使他犹如从雾中走来”,这是当时国内经济媒体对张海的描述。张海一直对自己的发家史讳莫如深,实际上,后来他拿着这第一桶金去了香港。混迹数年,于1997年进入内地,通过收购成立了在内地股市上赫赫有名的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始构建其被业界称为“凯地系”的投资王国。
直到张海被抓后,经济界才真正搞清楚了他的背景,他个人是有些积蓄,但真正让他不足30岁便在股市上翻云覆雨,仍然得益于他藏传佛教的身份。就像“红花会”反清复明之前,总得想办法找个放牛娃冒充一下“朱元璋第18代孙”一样,张海的出身与一脸佛相,让他得到了在广东根基深厚的“叶氏家族”的青睐,正式成为叶家在前台的御用操盘手。
这使他的命运出现了飞黄腾达的改变,但也最终使他被人丢卒保帅,始乱终弃。2005年张海被抓后,他在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唱歌的未婚妻黄鹭四处为其鸣冤:“那些事都是他们一起做的,为什么大家都把他摆上了台?”
之后,“凯地系”在股市上频频出手,2000年和2001年,凯地先后染指中国高科,方正科技,中科健、银鸽投资以及深南光、深天马、飞亚达,中航实业、香港中联系统等多家上市公司。其间,张海曾任东方时代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高科董事长、方正科技董事等职。2002年年初,张海通近曾经红极一时的健力宝,以一副从资本市场向实业领域降落的姿态,连施妙手,款款走到公众面前。
当时,曾经一手缔造了中国足球的一个神话——派健力宝队留学巴西的健力宝总裁李经纬,已经在企业转制的过程中与三水市政府彻底闹僵。在与另一方买家新加坡第一食品集团的竟争中,张海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他的“实力”与 “诚意”、在未做任何收购调查在的情况下,即通过委托方浙江国投划出1亿国债 作为首期收购款。而三水市政府也既未请财务顾问提供中介服务,亦未对买家的资信进行调查。
事后的调查证明,张海在这次股权交易中,自己没有出一分钱,以国债方式首付的1亿元因被冻结,并未到达政府的账上。在政府“追债”的压力下,张海急迫地寻找着能够填上这笔钱的下家。很快,他便说服了香港上市公司裕兴电脑的董事长祝维沙,并由他拿出2.38亿元资金为张海偿付前两期的收购款。而另一个商人叶红汉也随之出现,以白云山上一处物业入股,三人以4:3:3的比例,成为健力宝集团的新主人。
健力宝就这样被28岁的青年张海以“空手套白狼”的财技握于手中。这之后的过程近乎疯狂,张海先是以重装上阵的新饮料“第五季”显示出自己专心实业的决心,并且以健力宝足球队为推广重心,2003年甚至赞助了健力宝龙之队与皇马的比赛,在当时轰动一时。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张海在收购投资方面的支出更高达20亿元,仅银行借贷就高达10亿元以上。在多元化投资的同时,张海还控制成立了大量与健力宝有业务往来的周边公司,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将大量投资款项在这些公司之间的转移中“化公为私”。
像某种暗夜里的生物,终于走到了阳光下面,却也同时走上了一条没有退路的独木桥。一些聪明人逐渐开始看清楚游戏的玩法。这应该被称之为一种“烂尾楼模式”,比如说,你空手收购一栋烂尾楼,首先说服一笔资金买下“楼花”, 并把这笔钱付给了原来的发展商。然后你又到银行里用这栋楼得到一笔贷款,用其中的一小部分找了支廉价的工程队,让他们每天在楼里敲敲打打,作势要把烂尾楼完工,而把更大的一部分投进了股市,希望借鸡生蛋。
中国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充满了类似的游戏,有时候,只能用运气来解释这些游戏者的不同命运。一脸佛相的张海没有得到属于自己的好运气,两年后,健力宝开发的新产品堆满仓库,也没有给公司带来实际的利益。
分析张海的游戏,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人们其实愿意去作出一种假设:加果历史可以重来,如果真是徐明和张海实现了自己在G7革命中的想法,那中国足球又将怎样?也许,他们同样会把中国足球的命运交给运气去裁决,但可以肯定的是,张海以自己在资本市场翻云覆雨的经验,的确差点为中国足球找到一个可能的新玩法。他没有想到的是,远离意识形态的足球领域,其实比泥沙俱下的经济领域,更加不可撼动。
2004年的健力宝已深陷债务泥潭,处于崩溃边缘。当年8月,祝维沙与叶红汉两位合伙人把张海赶下台,但却阻止不了事态的恶化,几近停产的健力宝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捅出了天大娄子的张海已经无法置身事外。事后看来,积极投身G7革命的张海,已经是在进行自己的最后一次模拟试验。当时的张海,已经无事可做,显赫的外衣,其实从来没有改变过他作为一个马前小卒的角色。
二、张海被捕,被中断的足球冒险
2005年3月23日晚8时,一辆黑色奔驰开进广州农林下路上的东山食府,酒店保安几天后都记得,后面悄悄地跟着三辆警车,而餐厅经理林女土则记得走进来用餐的三个人,“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个子高大,一脸佛相”。那顿饭三个人吃了足足三个半小时,各点了一份500元的红烧鲍鱼,又各点了一份500元的鱼翅,再加上牛排、猪脚等,结账时总共4000元。张海没有亏待自己,平时吃饭并不铺张的张海,在这顿豪华的告别宴上,一定意识到了危险的临近。
11点 30分,张海等3人走出酒店大堂,早已布控完毕的15名便衣警察非常轻松地将张海带上警车,而对于这一切张海似乎早有准备。有目击者称:“当时现场没有任何搏斗,张海笑呵呵地被便衣警察带上了警车,他被带走前问了一句话,要证实一下抓他的人的身份才会跟着上车。”
站在经济领域的角度上,这不过是又一个“职务侵占”和“挪用资产”的案例,这两项罪名将给张海带来漫长的、15年的铁窗生涯。但是,站在足球的角度上,这却是一次被中断的冒险。整整两年时间里,张海致力于把健力宝集团改造成“健力宝系”,而足球是他的另一项“实业”,被贯之以同样的运作模式。当时的辽足总经理张曙光,与张海私交甚笃,两人的女友都在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一个是舞蹈演员,一个是歌唱演员,在张曙光的撮合下,张海已经与辽足老板曹国俊谈妥,1500万买下曹在辽足的股权。
了解内情的人也曾透露,张海与中远老板徐泽宪之间也形成了默契,准备入股上海中远。那时候的张海是否还真有本钱完成这些动作,不得而知,但是,相比于大多数或凭兴趣、或做以打禀告 的足球老板来说,张海很清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牟取利益,这与资本市桥上的“造系”其实原理一致。
2003年,健力宝集团注入球队的资金共计7000万,但仅仅赚回了2000万, 这样的投入与产出比,在资本行家张海眼里,简直是无法接受的事实。中国足球低廉的造血能力,往往被投资者所忍受,因为绝大多数投资者,无论国企或民营,都以另外的方式获得了回报,所以缺乏真正改变现状的动力。按张海的说法,足协拿走了电视转播权,控制了联赛的整体赞助商,控制了毎个球场最好的19块广告牌,并以此限制了各俱乐部大量的赞助来源,“这是一个多么野蛮的行业管理?
张海在健力宝的经历,使人们并不能对他在足球方面寄予什么期望,但是,在足协把中国足球搞得如此糟糕的前提下,人们似乎并不反感这样一位具有改革冲动的角色存在。在G7革命中,受到挑战的足协,曾经一再告诫那些支持的声音,资本之于足球,往往视之如珍宝,却弃之如敝履。言犹在耳,但是,如果真有张海这样一位“操盘手”,假“系”出击,合纵连横,又会是一个什么所 的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