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大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的变迁。-基金组建方案
文章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联盟
作者:于明龙
今天上午我们主要探讨的话题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与大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的变迁》,中国毋庸置疑是未来30年甚至更长时间全球资本重点关注的投资市场,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性和经济发展潜力到中国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纪主题,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商文化和逐渐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浪潮向融合,必然形成一个以中国资本市场为核心的全球化大金融时代。
从2018年至今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国际资本通过各种路径涌向中国市场的大趋势也越来越明朗。通过我们对全球经济指数的分析,在未来5-10年里中国资本市场会伴随着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危机而崛起。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渐被国际资本认可,中国股市、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会逐渐走向去散户化,而中国资本也会有更多机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当下世界留给中国股民和基金从业者的系统化“学习”时间正在快速减少,在未来我们如何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风险和主观决策性风险?对于中国股民和基金从业者来说,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
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如何从本质上让国人了解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商业定理?如何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同时强化中国资本的国际影响力和领导力,提升中国资本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弄潮儿都有责任和义务深度思考和践行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通过对全球资本市场运行规律和商业定理的研究和验证,找到了通过图形趋势量化策略解决系统化择时问题的有效方法。使投资行为可以完全脱离人为主观判断,通过对资金行为的监测把最终决策权交给市场,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投融资过程中的择时问题。但是工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性的问题,最终是否能够通过工具的加持从资本市场中拿到结果,还要依靠严格的制度化和模式化管理。只有我们可以脱离人性的束缚,通过对资金行为的监测和对行业趋势和行业周期的系统化运营,才可以从根本上做好投资过程管理。
当我们能够还原股票作为股权持有凭证的本质,并且从企业的行业周期和成长性估值的角度去审视我们我的投资行为,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投资行为和管理能力与国际接轨。才有可能走出短期博弈的旋涡,使投资成为不影响生活的快乐的增值保值行为。同样,还原股权投资的本质也是那些拥有几百亿或者上千亿规模的证券私募基金,必须重点应用的商业模式。
例如2020年1月份至今很多基金都出现了大幅亏损,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客户主动性赎回潮以外,更重要的是基金公司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应对措施。所以我们建议大基金建立自己的系统性风险监测与管理团队和相应的监管机制,通过资金行为的监测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系统性风险导致的重大亏损。
同时,作为大基金应该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票质押和行业性周期性的确定性投资机会,并且基于单一项目为投资人设计合理的介入和退出计划,避免投资人因为无止境和无边界的投资,导致不亏损不出局的现象屡有发生。
600050 中国联通 投资计划:
【示意图和投资计划仅供研究使用,不作为投资依据或投资建议】
投资计划制定时间:2022年8月16日
投资计划适用金额:≯20亿人民币
投资风险预防价格区间【到达后增持100%】:2.75-3.01
最大回撤风险:-22%
买入价格区间【到达后按计划投资额度买入】:3.49-3.74
第一卖出价格区间【到达后弱市可止盈】:6.18-6.41
第二卖出价格区间【到达后结束投资】:7.59-7.82
计划投资周期:15-23个月
预计获利:约83%-155%
在全球资本市场拥有以上计算和筹划能力的团队大有人在,我们作为专业的研究机构可以做到的,很多机构都可以做到,而且这种计算能力可以覆盖全球资本市场。这也充分证明了股市不是赌场,只要我们能够理性的对待资本市场,它就会如实的向我们吐露自己的“心声”。围绕实业的发展和估值变化进行客观的投资,才是中国资本崛起并且屹立于国际资本市场的根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
赚钱,从做好第一家上市公司股东开始
上市公司如何实现实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经营?
上市公司如何防范与化解周期性系统性风险?
如何在中国成就一家万亿规模的投资管理公司?
深度研究:基金公司如何打造一支合格的投资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