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上htc市值最高时多少
作者:Mason
比英雄气短更令人惆怅的,是英雄迟暮。
谁都没有想到,七年前的“台湾之光”,力压苹果和三星的HTC会落得这样。
二十一岁的HTC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过去,都是自己十四岁的影子。
六年
十四岁的少年该是什么样子?
鲜衣怒马,不知人间疾苦?
2011年4月,14岁的HTC市值达到338亿美元,将老牌行业霸主诺基亚斩于马下,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手机公司,令全球瞩目。
同年,HTC入选全球最大综合性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公布的 “Best Global Brands”全球百大品牌。
而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1年HTC的智能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上升到9.1%,全年销量4300万台,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多的智能手机公司。
品牌名声和市场份额双丰收的HTC雄姿勃发,顾盼群雄,一时风头无二。
十四岁的HTC尚还年轻,在众人眼中前途似锦。
但直到多年后,人们才纷纷发现这也是HTC手机业务再难逾越的巅峰时刻。
2018年7月2日,为恢复盈利,HTC宣布将在台湾地区制造业务部门裁员1500人,计划九月底前执行完毕。而在此之前,HTC曾将约2000名员工并入谷歌。
根据相关报道,截至今年6月,HTC全球员工合计约6450人。此次裁员完成后,HTC全球员工规模预计将降至5000人以下,裁员幅度接近25%。
两个月前,HTC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实现营收约合18.8亿元人民币,亏损约合11.11亿元人民币。
从台湾通往世界各地的飞机不停起落,却再也托不起HTC曾经“台湾之光”的重量。
2011年,全面复出的王菲渐渐回到众人视线,一曲《因为爱情》火热一时,更是登上来年的春晚。一度淡出歌坛的王菲,复出之后登上了新的高峰。
而当时并没有人注意到的是,同一年,一路走向巅峰的“台湾之光”HTC,正在一步一步远去,只留下日渐寂寥的背影。
春风得意
在2006年之前,
HTC是一家外包电子生产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工厂商。
成立于1997年的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达电,也称作HTC。“HTC”的简称来源于公司的英文成名High Tech ComputerCorporation,直译过来即“高科技计算机公司”。
图片来源:HTC官网
成立早期的HTC声名不显,专门给惠普、戴尔等品牌厂商做代工,主要的代工产品之一是各品牌的PDA(掌上电脑)。
由于彼时掌上电脑主要搭载的Windows CE系统并不成熟,在代工的过程中,HTC发现了该系统中许多的BUG和漏洞,并反馈给了微软。
接受了HTC的反馈后,微软加强了和HTC之间的合作,并于2002年与HTC联合推出了Pocket PC,全球第一款Windows操作系统的手机。
Pocket PC推出后,收到欧洲众多电讯运营商的订单,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HTC一时名声大噪,合作伙伴数量迅速扩大。同年HTC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进入了一段长期盈利的时间。
直到2006年,厌倦了贴牌生产微薄利润的HTC,决定成立自己的品牌。
2007年,HTC Touch惊艳问世,一经推出就引起轰动,迅速打开了市场。
2008年,HTC推出和HTCTouch一脉相承的HTC Touch Diamond,凭借“钻石”般的造型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HTC Touch
HTC Touch Diamond
也是在这一年,HTC推出了全球首款安卓智能手机——HTC Dream,因为研发代号为“G1”,也被称作HTC G1。作为安卓系统智能手机的开山鼻祖,HTC G1一经发布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凭借酷炫的侧滑造型、全键盘+触控球相结合的新颖操作体验,HTC G1大受欢迎,迅速在多国发售,创下了高达150万台的预售数量。
HTC Dream (G1)
G1的推出和成功,使HTC从一个台湾的小代工厂商,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公司中的翘楚。
在G1之后,HTC陆续推出了G2、G3等产品,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和三星一样,在2008年到2011年之间,HTC采取机海战术,陆续推出了40多款手机。出色的外观设计、优良的做工和优越的配置,令HTC推出的产品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以较高的市场价格收获了巨大的收入。
依靠“第一个吃螃蟹”带来的先行优势,HTC成为安卓市场的领头羊。
到2011年,HTC以2000多亿元的市值超越诺基亚,成为全世界市值最高、销量最多的智能手机厂商。
登高四顾的HTC,年方十四,便已立在了江湖之颠。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由盛转衰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HTC的春风得意并没有持续太久。
2011年7月,苹果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了第二起针对HTC的专利侵权诉讼,并寻求禁止进口“便携电子设备和相关软件”。
在此之前,2010年3月,苹果诉讼HTC所造的安卓智能手机侵犯了苹果20项技术专利。
2011年1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HTC部分设备侵犯苹果专利,将禁止某些型号HTC手机在美国销售,禁令自2012年4月19日生效。
对于苹果来说,此次胜诉只是与针对安卓阵营战争中一次小的胜利。
但对于HTC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
美国一直是HTC智能手机业务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2010年美国市场给HTC带来的营收占HTC全年总营收的一半以上,
2011年第三季度HTC更以24%的市场份额超越三星和苹果,成为美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
在禁售令出台的前一季度,也即2010年第三季度,
HTC在美国共售出640万台智能设备(包含70万台贴牌机器)
,远超三星的490万台和苹果的460万台。
禁售令出台之后,尽管HTC与苹果随后签订了授权协议,
但不到半年时间,HTC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就经历了从24%到6%的巨大滑坡。
而另一方面,由于产品和利润的问题,美国本土运营商开始放缓对HTC智能手机的推广,这对于业绩衰落的HTC来说无异于“钝刀子割肉”,雪上加霜。
12月一纸禁售令,成了HTC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前路凶险
海外市场的失利,给了HTC沉重的打击。
但当时的HTC不会想到的是,更大的危险来自于国内。
2011年以后,智能手机市场逐渐成熟,手机市场全面打开,用户大规模增长。
也是在这时,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入场,从线上线下市场发力,通过推出更低价、更“接地气”的手机产品来抢占市场。
但彼时的HTC还尚未将目光集中在国内的市场上。
过去几年里在全球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成功让HTC风光无两,也给HTC带来了不合时宜的高傲。
自矜功伐的HTC,离悬崖边更近了一步。
十四岁的HTC,本该是策马扬鞭,笑傲江湖的年纪,却只给人们留下一个越来越寂寥的背影。
兴盛一时的HTC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落幕,又是怎样走上艰难的转型之路?未来将会如何?我们明天的《HTC,远去的台湾之光(下)》见。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