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41家平台型企业孵大产业链衢州扬长补短2016凯欣达集团公司
“今年年初,企业获得了上市公司‘围海控股’5000万元的注资,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注入了资本的活水。”11月30日,浙江富丽新材料有限公司老总符和根介绍。但在看似简单联姻的背后,所产生的蝴蝶效应更令“富丽新材料”受益匪浅。与知名大企合作后,企业在业内知名度大大提升,半年时间,又成功吸引包括跑步机行业巨头“凯欣达”及两家3D打印企业慕名前来合作。
从原本单一的环保阻燃改性塑料,拓展到跑步机、3D打印。不断延伸产业链的“富丽新材料”转型力度之大令众人始料未及。其实,在衢籍企业的花名册中,不难发现有许多类似“富丽新材料”这般在业内是“单打冠军”的企业。但长期的“单打独斗”极有可能变为最终的“困兽犹斗”,不仅难以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更会使其自身能量消耗殆尽。
“向平台型企业转型将有效击破这一痛点。”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力培育平台型企业,是发展平台型经济的思路转化,是产业集群招商的本质要求,也是龙头企业园区化发展的新要求,将有效推动我市产业的高端化、循环化、差异化发展。
“富丽新材料”赢得“围海控股”注资、红五环与瑞典阿特拉斯联合研发矿山与建筑设备……一批衢籍企业的中坚力量,实现了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联姻合作。“能与高端企业的对接合作,证明了我市企业自身的强劲实力。”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遴选出41家平台型企业,其中已有一批企业正利用其产业链、客户链和产业集群支撑体系,引进或合作引进一批关联企业。
从单一企业到联姻合作再到形成园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集聚发展,孵化出一批新兴产业企业。目前已在绿色产业集聚区实现投产的韩国晓星,其母公司具备从原料到终端产品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弹性氨纶纤维和轮胎帘子布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2%和43%。以晓星为主体的“浙江中韩(衢州)产业合作园”更是我省首批国际产业合作园之一。市经信该负责人表示,“晓星之所以被市委市政高度重视,不仅因为是优质项目,更源于其背后的新兴产业。”确实,在加快推进晓星项目落地投产的同时,我市更希望借晓星在氨纶纤维、电子化学品领域及韩国本土的影响力,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及韩国企业落户衢州。
科技创新力、市场影响力、产业整合力、招商吸引力、资本支撑力……晓星集团天然就是这些要素的完美集合体。“从企业现状、特点出发,打造各个类型的平台型企业才能使效应最大化。”市经信该负责人说,目前,我市正打造如巨化、晓星等园区型平台,元立、华友等资源型平台,开山、乐叶等龙头企业装配型平台,以及康鹏、艾森科技人才型平台。“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力争通过平台型企业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产业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企业名称命名一批特色产业园,吸引集聚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而推动全市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