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40家厦门企事业单位进京招聘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招聘
■不少闽籍在京学子都有“厦门情节”。
■主办方提供多项服务,方便用人单位与求职者。
上周末,北京交通大学大四学生陈朝杰在北京参加了“厦门市企事业单位在京专场招聘会”,一口气投了6份简历。他来自龙岩漳平,一心想来厦门工作。他说:“之前了解厦门企业招聘信息的渠道很单一。这次招聘会对于闽籍毕业生来说,机会难得。”
此次招聘会由厦门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北京厦门大厦、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承办,鹭驻京堂北京厦门同学会协办。
记者 吴笛 通讯员 陈相秋
【数据】
千余名在京学子应聘
研究生以上学历过半
此次招聘会共有40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分为国企、金融、教育、卫生、科研、互联网六大类,提供285个岗位,吸引了1300余名北京高校优秀应届生到场应聘,其中“985”“211”高校学子比例高达76%,研究生以上学历过半。
据介绍,此次招聘会是为实现人才强市,吸引一流人才,助推我市“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我市组织企业外出招聘毕业生活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招聘会当天,用人单位共收到简历1300余份,200多人与招聘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现场】
用人单位质高量多
应聘学子早早就位
18日上午8点,招聘会还没开始,不少大学生就早早来到了现场。“一直想去厦门工作,正愁离得太远没办法去当地参加招聘会。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一名来应聘的大学生说。
招聘会一开始,不少企业的展位前就排起了长队。不少企业一个上午就收到了百来份简历,他们表示,这样的招聘会针对性强,效率高。
“这次招聘会用人单位整体水平高、数量多,不仅有国企、事业单位,还有很多做实业的优秀企业,我们不用到厦门,在北京即可找工作,免去了奔波。”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宋淑芬说,她是漳州人,今年春节放假回家,还特意到厦门参加了两场招聘会。前几天,她看到招聘会消息后,就研究了一番,将意向企业和岗位写下来,还针对每个岗位写下了想了解的问题。当天一早,她6点多就起床,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地铁,从学校赶到现场。
“面对面的招聘方式比网投要更加明确,有利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增进了解。”她说,这场招聘会是她参加过的招聘会中质量较高的。
【幕后】
主办方主动靠前服务
招聘单位“拎包进场”
记者采访中发现,此次招聘,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主动靠前服务,会场就在入住的酒店,不仅帮招聘单位摆好了桌椅,并印刷好易拉宝,直接送到会场摆放。另外,还帮各参会单位印刷好了宣传招聘信息手册,由鹭驻京堂北京厦门同学会组织学生志愿者发放。可以说,招聘单位只要“拎包进场”就可以进行招聘了,效率也大大提高。一家用人单位负责人表示,希望能多举办这种高品质、精品服务的专场招聘会。
另外,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招聘会信息,厦门市政府驻京办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举措,如组织志愿者前往北京所有“985”、“211”高校进行海报宣传、与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发布招聘信息、利用鹭驻京堂微信公众号和福建老乡群进行线上推广。
本次招聘会为期两天,第一天,企事业单位在北京厦门大厦进行现场招聘,双方进行简历投递和初步面试。第二天,企业在厦门大厦会议厅进行复试环节。部分用人单位在两天时间里就完成了资格筛选、面试、复试等招聘程序,达成用人意向。
【求职者】
厦门企业有吸引力 现场交流可增进了解
林万彬是漳州人,在北方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读大四。他在福建老乡群里看到招聘会信息,马上决定跟女朋友一起来参加。林万彬说,他的学长此前进入了厦门航空,并从事飞机维修,待遇不错,他也想进入厦航。“飞机维修岗位有可能在福州或厦门,理想工作地点是厦门。”他说。
黄洁云是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应届毕业生,是龙岩人,想应聘厦航信息安全方面的岗位。她说,厦门企业对闽籍在京学子来说很有吸引力,她也很早就有到厦门工作的打算,但在北京要找厦门的工作很麻烦,得到网上一家家公司找,而且无法面谈,不能较详细地了解该公司的情况,用人单位也无法了解她。这次厦门企事业单位专场招聘会来到北京,是政府牵头组织的招聘会,可信度高,用人单位除了知名企业还有事业单位,让她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优质用人单位集中 专程从厦门赴北京参会
在现场,有一位特殊的应聘者。他叫梁芃程,专程从厦门坐飞机来北京参会。从知道此次招聘会的消息到订机票,他只花了5分钟。
梁芃程是厦门人,去年从厦门理工学院媒体创意专业毕业。虽然人在厦门,但他认为,此次在京举行的专场招聘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机会难得,招聘单位整体水平高,这么多国企、事业单位集中招聘的机会很少。
为了这次招聘会,梁芃程专门请了两天假。到了现场,他先后向3家公司投了简历,希望从事文案策划和管理方面的岗位。他投递的第一家公司是厦门智顶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北京有分公司,用人单位已经和他约好时间,到分公司进行进一步交流,希望借此机会深入了解。
【用人单位】
一天收到100多份简历 宜居厦门吸引北大硕士
招聘会上,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排满了前来应聘的学生。一个上午,该公司招聘经理蒋诣君都没歇过,足足喝了两瓶矿泉水。一天下来,该公司收到了120多份简历。他说,根据以往经验,他们要组织3场校招才能收到这么多份简历。
他说,厦门的吸引力还是很强的,收到的简历中,有一名北大硕士研究生,虽然不是福建籍,但是想去厦门就业发展,认为厦门很美丽、宜居,是她向往的地方。
短短半天时间,华侨大学就收到了厚厚一沓简历。该校人事处何处长说,政府牵头组织这样的专场招聘会更有针对性,前来求职的毕业生都是想回厦门就业的,增加了用人稳定性。
何处长说,华侨大学用人需求比较大,教师岗位不限人数,行政岗位大约要招三四十人。他们对筛选出来的应聘教师岗位的学生进行复试,并邀请通过复试的应届生到学校试讲。而行政岗位则直接进行了面试和笔试,已与多名合格者初步达成了用人意向。
应聘学生整体素质较高 也扩大了公司影响力
厦门TDK有限公司人事总务部的彭警伟告诉记者,此前公司也曾外出招聘,但来北京招聘是第一次。他说,北京的重点高校多、人才资源多,从收到的简历和与学生的交流来看,学生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大多数学生都是“985”或“211”高校毕业的学生,增加了招聘渠道,也扩大了公司影响力。
公司需要大量基础材料的研发人员,这些岗位针对材料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彭警伟说,刚毕业的硕士生到公司从事基础材料研发岗位,工资待遇相当不错,工资加上补贴等,能拿到六七千元。
第一天资格筛选,彭警伟感觉还不错,并和求职者预约了隔天的面试和笔试,复试通过即可确认用人意向,并通过邮件签订三方协议,应届生毕业后即可直接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