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40万乞丐打开了无数博士生的话匣子复旦出了多少首席经济学家
11月26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第七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发表演讲。刘元春讲到,我国有40万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在做研究工作,他们每月收入仅3000多元,建议增加10万块钱,使他们每个月收入达到1万块钱,这样可以把博士生培养成顶级人才,能够安心的进行研究。
刘校长的一席话,听上去是不中听的,但说得却十分中肯,打开了无数博士生的“话匣子”,
待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博士生心中的痛,希望刘校长的直言不讳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给予博士生应有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做研究。
想想看,研究生3年,毕业都25岁了,博士再读3-5年,基本上等于29岁前都在读书。这还得是无缝衔接,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实际上博士读到30多岁的比比皆是。
一提到博士生,肯定有很多人觉得他们是“拿工资学习”的人,
每个月的补助就够他们的开销了
,所以他们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经济负担。
另外看着那些明星艺人日进斗金,反而是科研人员收入很低,这样的心理落差也让人不悦,所以才会有了提升博士生以及科研人员待遇的呼声。
培养一名博士不容易,理应得到更好的待遇,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当然,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的很欠缺,民众盲目攀比浮夸虚荣也是重要因素。
但也有人提到,其实博士生就是廉价劳动力,帮学校帮老师干了很多项目,但最后项目费都跟他们没多大关系。
疫情是当前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人自由流动不了,消费就很难了。再一个,疫情下,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对于加工资是否能够提振消费?钱多就多消费,钱少就少消费。关键是愿不愿消费,敢不敢消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