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导师

【推荐】400亿负极龙头新董事长上任湖南杉杉股份有限公司

Aidan 0

3月23日,杉杉股份发布董事长选举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郑驹先生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董事长任期自本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十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

本次换届董事长主要是因为今年2月10日,杉杉企业创始人、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先生因突发心脏疾病救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5岁。

郑驹先生为郑永刚之子,本次当选董事长,正式接棒杉杉股份。

资料显示,郑驹1991年出生,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EMBA在读,现任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杉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据悉,郑驹曾在其父的追思会上表示,他会接过父亲的旗帜,沿着父亲指明的方向,与全体杉杉同仁一起,把杉杉建设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回报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那么这位年轻的董事长能否真的带领杉杉更上一层楼呢?一切有待时间的考量。而目前来看,杉杉股份在行业内和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都十分优秀。

01

杉杉股份负极业务稳步增长

杉杉股份主要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业务,其中锂电池材料业务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锂电材料业务也保持稳健增长。

业绩方面,2022年上半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7.72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归母净利润16.61亿元,同比增长118.65%%。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出现下滑,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69亿元,同比下降12.08%;实现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下降72.81%。

前三季度,杉杉股份实现营收158.4亿元,同比增长0.82%;实现归母净利润22.09亿元,同比下降20.37%。对此,杉杉股份给出解释系2021年公司完成对湖南杉杉(现更名为巴斯夫杉杉)部分股权转让,获得投资收益约14亿元。

产能方面,杉杉股份已建立负极材料9大生产基地,完整涵盖原料粉碎、造粒、石墨化、碳化、成品加工等全部工序。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年预计有效成品产能18万吨,石墨化产能超9万吨。

项目规划方面,杉杉股份已分别在内蒙古包头(10万吨)、四川眉山(20万吨)、云南安宁(30万吨)规划建设一体化基地。其中内蒙古包头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产线已于2022年上半年达产;四川眉山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在2022年第三季度逐步释放石墨化产能,进一步提升了产能和石墨化自供率;云南安宁基地在积极推进中,待项目建成后,将持续强化公司规模和成本优势。

此外,随着新型锂电负极材料技术的兴起,公司还规划了浙江宁波4万吨硅基负极一体化基地项目,项目覆盖原料加工、反应合成、中间品加工、表面改性到成品加工等完整工序,将有利于公司率先形成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规模优势。

今年1月,郑永刚曾在2023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指明2023年企业发展战略:一方面,坚定加大对负极材料、偏光片和锂盐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继续做减法,坚决剥离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同时,坚持培育医疗产业,大健康板块将成为未来重要产业。

其中在负极材料方面,为了保障供应链稳定,杉杉股份还在针状焦、石油焦、包覆沥青等主要原材料领域与主要供应商开展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战略合作,为负极未来3-5年战略规划提供原料保障。

客户方面,近年来,杉杉股份在负极材料领域成长迅速,已成为全球锂电池头部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已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客户包括宁德时代、LGES、ATL、比亚迪、孚能科技、亿纬锂能、SDI、欣旺达、天津力神、蜂巢能源等国内外主流电池生产商。

下游“朋友圈”一再扩大,在手订单充足,再加上产能的逐步释放,杉杉股份在负极材料领域内的市场份额增长是可以确定的。

02

负极材料市场进入“新时代”

根据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统计,

2022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40.6万吨,同比增长82.1%

,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为117.1万吨、占比83.3%,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为21.3万吨、占比15.1%。预计到2025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305.8万吨。

从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中国负极材料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中科星城、凯金能源、尚太科技、翔丰华、广东东岛、河北坤天、深圳斯诺,合计市场份额达到89.3%。

数据来源:起点研究院(SPIR)

市场竞争格局也在逐步从过去的“三大四小”演进成“2大+5中+多小”的格局。其中,2大分别为贝特瑞和杉杉。

贝特瑞在近几年负极材料出货量排行榜中持续蝉联第一,2022年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约为34万吨,现有负极材料总产能超过40万吨,其中硅基负极产能0.5万吨,另有规划硅基负极产能4万吨。

2022年贝特瑞实现营业收入256.78亿元,同比增长14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18亿元,同比增长60.86%。

此外,“金字塔”中部几家企业的竞争尤为激烈,在负极材料需求度增高的背景下,各家企业出货量皆有很大提升。

起点研究预计,未来,储能、汽车市场的发展,将会持续带动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在技术路线方面,随着高端电动汽车电池需求度的提升,高镍三元+硅碳负极材料将成为材料发展主流,作为下一代负极材料关键材料的硅基负极材料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可以预见的。

另外,人造石墨是目前动力电池的主流产品,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而天然石墨改性是发展趋势,未来储能及低端电动汽车使用天然石墨的比例将提升。

上海三维影像测量

仪器影像仪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相关内容